近日,深圳市首个街道级信息化内控系统在宝安区新桥街道正式运行,这意味着新桥街道全业务实现线下到线上的跨越,也标志着新桥街道在全区率先开启基层政府数据治理的探索之路。
新桥街道是宝安区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成为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区”,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要求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再到深圳市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政务服务局更名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无不彰显出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今年1月,宝安区被确定为政务数据治理省级试点,是广东省唯一一个县区级试点。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下,宝安如何以数字资源为突破口,为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能,成为这座人口大区、产业大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面对新任务与新挑战,宝安在现代化社会治理领域不断探索,借助辖区内加速布局5G基站的“东风”,宝安同步升级社会治理的途径和手段,通过用活大数据全面提升政务管理和服务能力,助力社会治理加速迈向“数字时代”。
实现“智能化”▶▶
推动政务服务更高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新兴技术革命改变了城市的整体面貌,也增强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近年来,宝安区积极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利用大数据平台、现代信息和通信科技手段,给基层治理安上“最强大脑”,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今年4月,作为宝安区统一服务企业平台的“宝i企”正式上线,成为全市首个区级综合式互动式政企服务平台,搭建起企业、政府双方高效沟通服务桥梁。据了解,该平台依托区大数据资源中心,通过整合全区服务企业信息资源,建立分类清晰完备的企业数据库、惠企政策库、企业诉求库等,并实现与粤商通、“深i企”企业服务平台数据和功能的协同和共享,专注解决宝安企业生产面临的各类问题,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对企业进行精准服务和管理。
根据计划,宝安将在6月底前,完成全区惠企政策、工作梳理,初步搭建统一的服务企业小程序入口;10月底前,基本建成企业库、惠企政策库、企业诉求库、企业标签库等;12月底前,实现“五个100%”:区内四上企业100%纳入服务、区惠企政策100%线上可查、已有服企应用100%接入、企业诉求100%线上反馈、新建服企应用100%纳入统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直以来,宝安致力于深挖大数据潜力,拓宽大数据的运用面,不断提升工作效能,推进政府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目前,宝安区依托区大数据资源中心,已在人才引进、投资项目、高龄老人补贴等领域推出多个“秒批”“不见面审批”和“无感申办”事项;在“宝安通”APP中开发上线“智慧药房”“一键找厕所”“一键找社康”等多款特色应用。
此外,宝安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还联合工信、企服部门,建立重点企业“一企一档”,搭建产业政策智能匹配和产业资金网上审批平台,构建全生命周期企业档案,推进精准产业服务。如今,用户通过手机打开宝安通APP,进入电子证照系统进行关联后,即可登录“个人空间”和“企业空间”,使用基本信息、我的证照、我的业务等功能,实现所有“企业空间”存量信息企业办事时不需再提交纸质材料。
建立“块数据”▶▶
探索精细化管理新路径
宝安区是深圳的行政大区、人口大区、产业大区,人口560万,商事主体近80万家,房屋将近20万栋,社会治理点多面广,各类矛盾错综复杂。通过用活大数据,充分发挥数据的治理效能,成为宝安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选择。
冬末春初,面对新冠疫情,大数据成为宝安战“疫”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疫情防控期间,宝安政数局牵头搭建了统一数据服务平台,率先理顺宝安区级疫情数据归集渠道,打通公安、卫健、市政数局等数据接口。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出的人群聚集热点分布及流动等信息,有效指导医疗资源的合理调度。在数据回溯分析下,便于相关部门尽早发现疑似病患、密切接触者,有助于及时隔离、切断传染源。
面对疫情防控与复产复工的“两难”,宝安瞄准防疫的难点与关键点注入科技力量。从前端信息采集全方位获取各类感知数据,到对数据进行关联、融合、处理、分析,再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数字化、智慧化的防疫措施贯穿宝安防疫的全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宝安区打造了全市首个区一级块数据中心,以统一地址库为基础,将人口、法人、房屋、通讯、事件等基础数据与空间地理信息相关联,建立了人口、法人、房屋、通讯、事件“五码关联”的块数据库,并与公安、教育、市场监管、税务、民政等多个部门的业务数据实现关联互通。
依托块数据智能底板,宝安构建了多个智慧应用系统,为基层治理提供精准信息资源,解决了基层治理服务和管理对象“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难题。例如,家事情感纠纷智慧防控系统,整合了包括网格办、妇联、公安、司法、法院等多方力量调处,从事件的发生到处理到化解完毕,形成一套全流程闭环式的监控管理体系。
布局“新基建”▶▶
解锁社会治理新思路
当下,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掀起热潮。抢抓产业先机,宝安的5G基站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要加快全区5G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发展所需,不设上限加快5G基站建设。”宝安区委书记姚任表示。
在此背景下,社会治理如何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为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注入科技动力?“政府要在新技术的应用上先行示范。”姚任表示,要以“5G+政务”为切入口,打造5G技术的示范性应用场景。要利用5G技术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体验,继续将更多服务事项下沉到街道、社区,让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使政务服务更便捷高效。
根据规划,2020年宝安辖区将于8月底前建成5G基站8594个,实现全区5G网络全覆盖。与此同时,随着5G技术与各个领域的加速融合,一系列应用场景正在宝安落地。
早在去年,宝安就已在全国率先建成全国首个“5G+政务”智慧化国际化行政服务大厅,打造了全国首个“5G+AioT”产业示范园区,并依托5G技术优势在德富莱智能科技公司建成全国第一条工业4.0无人工厂智能生产线。
目前,宝安区已有923个重点产业园区实现5G网络覆盖,5G+“政务、安防、教育、医疗、交通”等十多个应用场景为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提供可能。例如,宝安电信与宝安法院联合打造5G庭审直播;深圳移动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成功完成全国首例神经介入5G远程手术和远程专科培训;深圳联通与石岩街道官田派出所共建5G+高清视频监控点。
据悉,在智慧宝安三年规划中,宝安提出了15个5G相关项目,主要包括5G+“政务、安防、教育、医疗、交通、AR、巡查”等方面。其中,“5G+安防”项目将通过部署安装5G车载视频设备、AR设备和多功能杆,利用5G高清视频和AI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全方位视频监控和智能巡检;“5G+交通”项目,将升级改造交通流感知设备,建设宝安区城市交通智慧治理平台,实现交通拥堵识别、视频联动、短时交通预测等监测功能,综合展示全区道路交通运行态势。
构画“路线图”▶▶
破解治理转型新难题
随着数字化对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愈发明显,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正推动着政府向以数据和技术为辅助的扁平化治理模式转型,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带来机遇。与此同时,如何实现海量数据的高效归集与应用、如何充分保障信息安全,也不可避免地为社会治理带来挑战。
新挑战呼唤新的治理方案。不久前,宝安审议并通过《宝安区政务数据治理省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明确提出将实施“数汇聚”“数共治”“数应用”“数中心”“数安全”五大工程,为宝安的数据治理绘就“路线图”。
其中,“数汇聚”工程通过完善数据资产目录清单、加快数据清洗建库、建设各类平台模块,大力归集数据,形成资产;“数共治”工程旨在建立并固化数据生产、归集、共享的机制,促进数据的“多、活、统、准、用”,形成经验;“数应用”工程将探索数据在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应用、企业服务、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经济监测、城市管理、决策分析等8个重点领域应用,紧扣场景需求推动数据业务化,确保精准有效、务实管用;“数中心”工程将通过提升区大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建设全区统一数据库集群、增强云平台服务能力、开展政企合作等,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需求;“数安全”工程着力于加强严把访问控制权限、优化分类分级机制、探索数据隐私保护、加强安全监测工作等四个方面工作,确保数据安全。
此外,根据《方案》要求,宝安将力争6月前基本完成各类存量数据的归集并建立完善数据归集、共享等机制,2020年底前打造一批企业服务、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特色亮点应用,2021年初全面总结,形成系统化的机制建设和应用示范,力争成为全省推广案例。
“《方案》为接下来数据治理工作明确了方向,我们将从数据中寻找智慧力量。”宝安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宝安将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数字化改革,助力宝安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先锋样板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