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四十年掠影,你能看见怎样的深圳?
读特记者 伍岭
2020-05-14 15:36

深圳,创意之都,阅读之城。这与她早年的“文化沙漠”刻板印象大相径庭,许多来深圳的人感受到了她的包容,也在与其日常的交往中“阅读”着她的历史与人文故事。但深圳是什么、她的过去与未来在哪里,除了赚钱、深圳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些问题想必会难住很多“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深圳人。

我们在这里生活,成家立业,其实并没有好好去了解这座城市;我们领略过她的大海,见识过她的良好生态,得益于华强北的科技创意,也看过前海的发展速度,却没有真正理解她的历史与现实、民俗与潮流,更没有真正读懂过她的青春,我们可能就在奋斗中老去了。今天要推荐的这本书——《视野:深圳四十年掠影》可以为你打开观看深圳的别样“视野”。

《视野:深圳四十年掠影》

姜维勇 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9年12月

作者姜维勇,江西出生,西北长大,随后和大多数深圳移民一样,大学毕业后到这经济特区南下打工生活,至今已是二十五载。全部青春贡献于此,与深这座城市共同成长,是大多数深圳打工者的青春回忆。但与许多来深圳的人不同的是,姜维勇不止于城市生活本身,他积极去发现并记录着深圳这四十年来的成就与机遇,而在四十年之外,他还探寻着这里的历史起源、文化传承,从这座无比鲜活的城市里发掘出她的斑驳往事。当我们从这些故事里抽身回到现实,从作者的笔下一路向前,便能从一线清晰的城市发展脉络中预见她的未来。

在《往昔·今朝》章节里,我被深圳的历史所打动,你会惊叹于她在过去岁月里也扮演过身披戎装的忠烈,也向往那些硝烟散去时的她的宁静美。《唐宋王朝的背影》里讲述了一座从唐朝遗留下的炮台的故事,虽然它如今只是孤零零地在妈湾的小山坡上守望,却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宋王朝的落幕之处也在深圳。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昺葬于蛇口赤湾村,黄袍尸身漂于赤湾,是一个王朝的泪点,但也是深圳留给历史的一段记忆。由此而得名的“落马洲”,让身居现代的我们也与历史一枕清霜。沧海桑田,都付笑谈,只有今朝在,方能对往昔倍感珍视。而宝安为什么得名宝安?将军城又为何是深圳之源?零丁洋上的一声叹息又给深圳留下了什么?墟市出东门,这个“墟”字又何种文化意味?……关于深圳的很多故事,你或者听过,但也不一定全懂,姜维勇就这样从历史讲起,带你走过深圳的大小街巷、海边滩头,这些你可能去过的,却也错过了许多故事的地方。

姜维勇先生

“来了就是深圳人”是深圳十大观念之一。当然这也是深圳“行动”起来的有力证明,许多来深圳的人都感受到了她的包容,而要成为深圳人,理解蕴含着深圳精神的十大观念,也是对深圳发展史的创业艰辛的了解。姜维勇在《观念·行动》一章中为读者浓缩了深圳这四十年来激情燃烧的岁月。其中讲述了大湾区的建设、深圳人的香港-深圳双城记、深港创新圈的发展以及前海模式等等,你身处其中,正见证着这些奇迹的发生,在先行示范区的诸多优惠政策下成长,你我既是深圳观念中的践行者,也是改变这座城市的行动人。我们在姜维勇的记录下,无疑看见了这座城市发展的速度,也看见了我们自己的真实存在。

对于许多移民来说,深圳是故乡,也是此乡。那句“来了就是深圳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你或许也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握手楼”的狭窄,眼见地王大厦被一个又一个新的地标所超越,在莲花山的背后获得过无处安居时的温暖情谊,又从暂住证到户口本,从灯光下的隐私阅读走到一座城市的全民阅读……其中总会有一个瞬间让你将此处当作故乡。哪怕她的“移民”特色始终都在,那也是特区赋予每个人的一张“绿卡”。写到故乡这一章,作者的笔触是动人的,他站在与我们相同的视角写城市与居民,在我们平常的视野之中开启新的视野。

深圳大学教授吴俊忠为读者归纳了本书的三个特点:视野开阔,内涵丰富;拨云驱雾,正本清源;文风生动,不落俗套。这既是阅读本书的指引,也是阅读过程中深得之体会。视野,可以从深圳的源头开始,也可以从岭南民俗开始,也可以从城市的创新活力与青春律动开始,也可以从时代的融合发展,现实与梦想,跨界与超越开始,总之,你在这本书里有多种打开视野的方式,唯一不同的是只有开始,而无终结,深圳的前世、今生与未来都将在你眼里荡开,不同姿态的深圳,也代表着你拥抱她时所看到不同风景。

(晶报供稿)

编辑 李岷

(作者:读特记者 伍岭)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