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交所发布《沪市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整体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1264家上市公司经营状况明显改善,扭转了2015年营收和利润双降的局面,但上市公司中也表现出一些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上交所表示,将推进新兴产业企业发行上市,同时支持存量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完成转型。
《报告》显示,2016年沪市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24.46万亿元,同比上升4.55%;实现净利润约2.18万亿元,同比上升1.29%。但在以蓝筹主板为主要特征的市场当中,沪市不少大型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
2016年,沪市金融行业贡献了1.46万亿元的净利润,占沪市整体比例高达2/3。随着金融业发展规模有所趋缓,在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比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行业净利润同比下滑了3.59%。其中21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净利润1.30万亿元,同比仅增长1.74%,远低于非金融类公司的增长率。另外,沪市作为国有企业上市的集中地,这些企业经营效益的增长仍有待提升。《报告》透露,除金融行业外,沪市国企主要分布在采掘、电力、交通运输、汽车、钢铁等传统制造业,2016年国企营业收入同比仅上升2.41%,净利润出现了1.28%的下滑,低于沪市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代表经济转型方向的新兴产业却表现出高成长特征。沪市汽车、电子、医药制造、电气机械等新兴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了15.31%和17.21%。
"近一年来,沪市180余家新上市公司中,80%的新公司属于高端设备制造、信息技术、文化传媒等战略新兴行业。后续要进一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平台作用,主动对接促进新兴制造、新兴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支持更多新兴技术、高端制造、创新业态的企业发行上市。"上交所指出。
对于存量上市公司,上交所表示支持企业利用并购重组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将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帮助上市公司化解过剩产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将加大政策咨询服务力度,提高信息披露事后审核效率。
不过在监管方面,上交所对于"忽悠式"重组依然保持高压态度。"未来继续全面加强一线监管,整治市场乱象,抑制上市公司'脱实向虚'的不良倾向。从严监管概念炒作、'忽悠式'重组、大股东清仓式减持等市场乱象。同时对杠杆增持、举牌等行为,强化出资方、资金来源、杠杆水平等实施穿透式监管,避免违规杠杆资金流入股市,防止金融风险的交叉感染,维护市场稳定。"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