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光明区召开污染防治攻坚战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工作推进会暨大气质量提升专题会,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会议精神,对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确保高质量完成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刘胜,光明区委常委、副区长刘德峰参加会议。
做好山水文章,贡献绿色动能
据悉,2019年,光明区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取得优异成绩,辖区15条主要干支流年底全部达标,148条小微黑臭水体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部销号,PM2.5年均浓度降幅全市第一。土壤环境风险总体可控。光明区2020年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目标为: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Ⅴ类,茅洲河13条一级支流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1条入库支流达到地表水Ⅳ类;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85%,PM2.5年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臭氧年均浓度≤125微克/立方米;完成266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光明区将严格对标全市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1号令的任务目标,深耕厚植“蓝绿本底”,为光明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北部中心,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做好山水文章,贡献绿色动能。
执法人员检查医疗废物拉运清单
围绕全年目标,打好五大硬仗
围绕全年目标,光明区将举全区之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五大硬仗:一是以水滴石穿的毅力,打好水污染治理的持久战。深入推进“十个全覆盖”,确保河流水质雨季旱季全天候稳定达标。全力推动“四全一降”攻坚战,实现总口全消、小微全灭、黑臭全除、接驳全通、茅洲河干流箱涵水量降至流域污水产生量的10%。完成管网、河道暗涵等水务设施建设,开工建设碧道示范;加强对14条黑臭水体、148个小微黑臭水体日常巡查,严防返黑返臭;加强涉水面源、“散乱污”企业等各类涉水污染源的整治等;构建完善治水体系,持续推动水务设施一体化管理改革,建立“污水零直排小区”。
二是以一鼓作气的作风,打好大气污染的阻击战。狠抓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前体物协同减排,严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污染,严控“黑烟车”;全面落实施工扬尘行业管理、属地管理、主体管理职责,坚决实施“扬尘八条措施”,开展裸露土地“清零行动”,切实减轻扬尘污染;强化城市面源治理,持续推进餐饮企业油烟治理,实施网格化巡查,全面禁止露天焚烧及烧烤;持续加强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
执法人员对废水进行采样
三是以寸土必争的精神,打好土壤质量的保卫战。构建全区土壤环境质量“一张图”,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风险专项调查评估;提前介入,将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纳入城市更新、土地整备、入库储备及余泥渣土转运处置过程监管程序;组织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依法履行用地自行监测、隐患排查、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控制等土壤污染防控义务,将土壤污染防治义务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四是以资源化节约化循环化的思维,打好“无废城区”的阵地战。积极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开展“无废城区细胞”建设,实施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绿色建筑、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等,进一步加快推进各类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奖励制度,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目标。五是以执法如山的定力,打好专项执法行为的歼灭战。开展重点工业废水排放企业、小废水企业、废气(包括VOCs、工程机械、餐饮油烟、工地扬尘等领域)、噪声、固体废物非法处置、“散乱污”企业的污染行为查处。
聚焦目标提升能力,强化联动形成合力
就打赢污染防治工作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刘胜要求:一是要聚焦目标精准发力,进一步研究总结根治水、大气、固废等生态要素的治理方式,进一步强化对突出问题整治措施,进一步打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工作机制。二是要压实责任提升能力,实现“任务清单化,清单指引化”,细化工作措施、进度、时间表,将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到具体人,同时牵头部门建立工作指引和标准,对各类问题要形成完备的处置流程,提升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硬实力。三是要强化联动形成合力,做好跨部门、跨区问题的沟通对接和反馈,确保各类污染源头问题得到及时、根本解决,完成今年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
刘胜强调,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收官之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各项工作必须不折不扣完成。要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区上下切实明确攻坚任务,找到短板弱项,抓住工作重点,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姿态全力冲刺,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这场硬仗,让光明水更清、岸更绿、天更蓝,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
编辑 谭凤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