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文学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在乡村经验里看世事变迁

晶报记者 段凤英
2021-09-17 15:15
摘要

乡村生长经验是几乎每个国人都无法摆脱的身世,而我们越是处在不确定的时候,就越要去了解自己的故乡。

9月16日下午,文学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在深圳华夏星光影城南山书城店举行首映。导演贾樟柯在映后与深圳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深圳市影视产业联合会会长、导演李亚威展开对话,并与观众交流。贾樟柯表示,乡村生长经验是几乎每个国人都无法摆脱的身世,而我们越是处在不确定的时候,就越要去了解自己的故乡。

▲贾樟柯与李亚威对话现场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将于9月19日起在全国上映。电影以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贾平凹、余华和梁鸿作为最重要的叙述者,他们与已故作家马烽之女段惠芳一起,重新注视乡村过往以及社会变迁中的个人与家庭,展现了1949年以来的“中国往事”。这场跨越70年的讲述,就是生活中的人生百态。

对于影片充满浪漫色彩的名字,贾樟柯表示,电影起初叫《一个村庄的文学》。但他很快在拍摄过程中发现,这个名字似乎无法涵盖叙述者们的表达内容,他们谈吃饭与恋爱,谈生老病死,谈家庭结构等这些我们无法逃脱的痛点。后来听到余华讲他小时候游泳的故事,脱口而出那句想“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时,贾樟柯觉得很兴奋,他认为,这句话恰好可以表达影片叙事的内涵,即人生不管怎么艰难曲折,都要有韧劲儿,这是历史演进中人内在发展的内驱力。

▲贾樟柯现场分享影片拍摄心得

“你生在那里,其实你的一半就死在那里,所以故乡也叫血地。”影片中,作家贾平凹的这句话让人久久无法平静。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故乡是我们每个现代人时常想起却也会因此失落的存在。贾樟柯在现场说,希望这部充满真实的个人感受的纪录片能为观众提供另外一些视角,把这些作家的个体经验与思想观念展现给更多的人。

谈起电影拍摄的始末,贾樟柯解释,2015年后,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山西汾阳的一个村庄,也就是电影中的贾家庄生活了一段时间。那时就萌生了拍这部电影的想法。这部电影由两个部分构成,其一是乡村生活和乡村经验,另外一个部分则是文学。在贾樟柯看来,我们国家深厚的农耕文明,在行为观念上对我们有很强的影响,要了解我们的现在就必然要望向农村,讲述这些故事。正如电影中格非所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但是随着城市化发展,我们越来越很少关注乡村,而这些乡村记忆是需要被讲述出来的。此外,贾樟柯认为,以文学的角度讲述村庄变迁,是比较好的表达方式。国内很多优秀的作家基本都有农村成长经历,他们生在或长在农村,也描写、关注农村,他们也具有敏锐的观察表达能力和完整的历史观。因此,他决定找到影片中这些讲述者,让乡村和文学结合,让电影与文学相遇。

▲深圳首映会现场

贾樟柯也透露,他当时担心作家们在影片中畅谈文学观念和文学成就,遂请他们讲述故事,用他们最擅长的充满细节的方式来叙述。因为这些作家都曾经是深入生活的观察者,他们拥有丰富的个体经验。后来就有了我们看到的这部影片。

(原标题《跟着文学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在乡村经验里看世事变迁》)

编辑 陈晓玲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审核 张雪松 李林夕


(作者:晶报记者 段凤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