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科幻大师莱姆诞辰百年 译林最新“莱姆文集”亮相
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2021-09-17 09:12

2021年9月12日是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刚刚推出首套中文简体“莱姆文集”的译林出版社,于莱姆生日当天,在上海上生新所茑屋书店举办了“我已见过未来:莱姆百年诞辰纪念暨新书分享会”,特邀沪上3位嘉宾,与读者共话“飞向索拉里斯星”的科幻想象。出乎很多读者意料,莱姆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那部科幻迷耳熟能详的电影《飞向未来》,就出自他的代表作《索拉里斯星》。

享誉世界的科幻小说大师

莱姆1921年出生于波兰利沃夫(现乌克兰利沃夫)一个富有的医生家庭。他本人获得过医学博士学位,后弃医从文,当上作家。莱姆一生创作了30多部长篇小说和众多短篇佳作,被译为52种语言,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莱姆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1996年被授予波兰国家奖章“白鹰勋章”,波兰第一颗人造卫星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波兰更将2021年直接命名为“莱姆年”。译林出版社8月1日推出的中文简体世界首套“莱姆文集”,包含了他的6部代表作:《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其主之声》《无敌号》《惨败》《伊甸》。其中,《索拉里斯星》为全新译本,其余5部皆是首次译介。这套文集的诞生,首次向中国读者全面展示了这位顶级科幻作家的魅力。

据介绍,作为一名充满哲思的波兰语作家,莱姆作品的翻译难度是空前的。此次译林出版社经过反复考量,最终选择从高质量的英文和德文译本进行翻译,并邀请到6位资深科幻译者担当重任,包括靖振忠、许东华、陈灼等。

聚焦哲学主题的科幻小说

作为科幻作家,莱姆在作品中不断探讨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智慧的本质、外星交流,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等。早在70年前,他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但如果只把莱姆当作科幻作家,显然是对他极大的低估。事实上,他的科幻作品总是聚焦哲学主题,也常被当做哲学系教材。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江晓原认为,读者习惯性地会对科幻小说的“预见性”产生期待,但其实,科幻小说不应该具备这种期待。可以说,准确的“预见性”是衡量科幻小说水平的较低标准。相反,科幻作品的思想性才是其水平的硬核。他说,莱姆作品的思想性正是他区别于其他作家的独特性,很多人觉得阅读莱姆有门槛,但除了技术惊奇之外,莱姆的高级感正是从他作品的哲理和反思中体现的。

科幻作品改编为游戏空间大

知名科幻作家陈楸帆认为,莱姆作品更深的层面是对人类境况的思考,他的设想在那个时代是很超前的,而且他能用一个逻辑非常缜密的方式,一步步推导出来,这是超越时代的。他说,莱姆是一位值得反复阅读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都具备自我指涉的意味,在薄书厚读的过程中,读者能收获到读其他科幻不一样的深邃体验。

他特别建议读者将“莱姆文集”中篇幅最短的《未来学大会》放在最后阅读,因为其余5本书都是讲述人类与外太空接触的故事,只有《未来学大会》是向内探索,在不同的时间线上演绎人类对自己的心灵叩问。

许多人认识莱姆是从其代表作《索拉里斯星》开始的,它也是大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名片《飞向太空》的原著小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上海电影学会副会长汤惟杰说,莱姆的作品已被改编成多个版本的电影,这些影视作品无疑对莱姆在世界的传播有着促进作用,而莱姆其他作品,也有着巨大的影视改编潜力。

对于改编,汤惟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现时看电影的主流人群是年轻人,而电影已不是最刺激他们的媒体形式,如果要将莱姆的作品改编得更“炫”,则应该改成游戏,他的作品气质也极为适合游戏。他笑称,如果要开发这个游戏,一定要有新东西。“莱姆本身就是异于常人的,如果只是普通的打打杀杀,意思也不是很大,这对游戏开发者有着很高的要求”。

(原标题《波兰科幻大师莱姆诞辰百年译林最新“莱姆文集”亮相  他写出充满哲思的科幻小说》)

编辑 (冻结)董雯静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冻结)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沪记者 匡彧)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