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论见 | 突破认知局限 自我“破圈”才能“出圈” ——媒体融合背景下纸媒新闻采编人员角色转型探析
2021-09-14 10:22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董芳芳


媒体融合时代的传播方式不只是给传统媒体从业者带来业务上的挑战,甚至是带来生存上的挑战。在媒体融合机制转型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采编人员如何顺利自我转型,是纸媒记者和编辑们正共同面对、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就媒体融合背景下纸媒新闻采编人员在角色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媒体融合 传统媒体 新闻采编 角色转型

在媒体融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进 程中,传统媒体正以自我革新的精 神进行转型实践。对于纸媒采编人 员来说,媒体融合改变了纸媒传统 的业务形态、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 从而给采编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拓展 带来一系列困惑、问题和挑战,而 这些困惑的消除、问题的解决、挑 战的跨越,需要传统媒体从业人员 突破认知局限,脱胎换骨,塑造一 个新的自己。

一、不可逆转的大势

报业融合是当前媒体融合的重 点关切之一,媒体融合的整体发展 态势与报业融合密切相关。2020 年 是报业媒体融合的重要节点,在媒 体深度融合发展大势和全媒体传播 体系之下,各报业单位把握转型机 遇,积极发展新媒体,涉足客户端、 短视频、音频、直播等各个新媒体 领域。 加速演进的信息科技带动报业 深度融合,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报 业加速改革,报业自建的新媒体平 台发展迅速,结合报业自身特色, 多元化发展,已逐渐形成规模。以 深圳商报打造的读创客户端为例, 自 2016 年 12 月 28 日 上 线 以 来, 读创从新闻资讯客户端起步,随后 打造“深圳 300 万商事主体社交平 台”,并定位“中国商事主体第一 端”。从“读创圈”的建立到新冠 肺炎疫情科普服务平台问世,再到 “‘深’份证”等系列精品火爆出圈, 读创依靠创新驱动成功跻身媒体融 合全国第一方阵。 从世界科技的发展、国家政策的 支持、市场需求的变化、媒体集体的 实践可以看到,媒体融合是不可逆转 的大势,作为纸媒新闻采编人员,只 有直面挑战,才能生存和发展,才能 继续新闻坚守者对新闻的热爱。

二、不可回避的挑战

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传统媒 体采编人员大量换血,纸媒采编越 来越多地离开新闻行业,进入其他 行业就职,而留在纸媒岗位中尝试跟随媒体融合而进行自我转型的人群,面临的挑战则无法回避,这些挑战包括职业认同、思维方式、工作模式、技术应用等。

(一)职业认同的挑战。我国报业采编从业者的自我认同随着新闻工作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以往的很多研究中,从“党的喉舌”“把关人”“舆论‘导向人’”“新闻民工”“知识劳工”等不一而足。从大量的文献研究可以看出,采编从业者在自我认同上越来越低。在过去稳定、常规化的工作情境中,新闻记者的自我认同更多地来自专业伦理的形塑与规训。[1]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降低由来已久,而媒体融合所带来的发展和改变更加速了这一趋势,新闻职业正遭遇从业者的认同危机。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传媒产业的竞争格局和生态图景,纸媒采编人员由于压缩的生存空间,常常表现出焦虑,这种焦虑来源于多个方面,而如果选择继续从事新闻采编业务,则必要面对职业认同的问题,在角色转型过程中需要进行自我认知的重塑,这对每个个体的自我来说都是一项巨大挑战。

(二)思维方式的挑战。新媒体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思维方式和交往模式。新媒体对传播时效的推进,加快了社会的整体节奏,快节奏、高效率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全时性特点使人们时时保持一种待命状态。信息渠道的扩展当然是好事,但众声喧哗中如何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而不仅是表达,则成为新的挑战。[2]传统纸媒中汇聚了大量具有长期新闻实践经验的记者和编辑,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形式、不断改变的媒体运作模式,在自我工作思维方式上,如果不能适应整体的转型,将使得事倍功半。感到自己所付出的新闻采编劳动达不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或正是思维方式出了问题。

(三)工作模式的挑战。纸媒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模式原本相对单一,但在媒体融合转型的工作中,采编人员必须顺应多媒体的工作模式,根据不同的新闻内容选择最佳的传播方式,并且要能熟练地在各种工作模式之间转换,才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

除此之外,传统纸媒虽在深化媒体融合,但与新闻聚合平台以及其他互联网平台相比,广告经营仍处明显弱势,因此各报业正在着力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比如短视频分发、品牌运营、节庆活动策划、会展产业服务等等。这就极大改变了纸媒新闻采编人员原来相对比较纯粹的新闻采写和编辑的工作模式,对采编人员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

(四)技术应用的挑战。先进技术支撑并驱动媒体融合发展,报业在运用技术以助力自身融合转型发展上自然不遗余力。同时,技术进步也带来内容供给的变革,报业从传统新闻文字和图片的内容生产和信息传播者,变成集视频、直播等多种新型媒介形式于一身的内容和服务供应商。就新闻采编工作本身而言,新闻采编人员进入媒体融合时代,在原来的工作基础上又增添了将信息发布到新媒体平台的工作。而且,纸媒采编人员的转型,还需要成为新媒体制作的多面手,要能够将文本、图画、音频、视频、图表等形式灵活运用到新闻报道中。技术应用成为一项不可避免的挑战,接受新知是必经之路。

三、不可拒绝的新知

人类尚且存在巨大的“认知局限”,更枉论每个个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未知领域,而惰于接受改变又是人性使然。纵使曾在新闻一线摸爬滚打、佳作频出的战将,在媒体融合转型的洪流中,也易陷入自己的认知局限,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做判断和决定。

优秀的新闻报道已跟随时代的变化和传播方式的变化而产生了新的标准,新闻“出圈”达到跨界传播的指数级效应,被普遍认为是成功的。纸媒新闻采编人员从前所精通的、所擅长的,已经不能成为优势,我们迫切需要打破自己,重构自己,只有从业人员的自我“破圈”,才能有新闻报道的“出圈”。知识无止境,对于已经实战多年的新闻采编老将来说,仍有诸多新知不可拒绝。

(一)人类演变的新知。《人类简史》的作者、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 2017 年 7 月在北京为新书做巡讲时说到,“人工智能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著名、重要的科学发现,或者可以说是整个21 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演变。”他说,人工智能将替代诸多职业,众多行业从业人员将变成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的无用阶层。接受人类演变的新知,不是自我抛弃,而是为我们更好地思考与探索如何作为“新闻人”在这个大时代中找到作为“人”的价值。

(二)媒体演变的新知。就当下来说,人工智能尤其是 5G 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正在颠覆传统传播概念,改变传播形式和传播生态,虚拟现实等新型传播很快将进入人们的生活,而这种改变使得媒介人文主义消解的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如何在跳出传统认知的圈层之后,又避免进入新的认识论误区,也是需要在自我转型的过程中思考的问题。接受和了解媒体演变的新知,在纸媒新闻采编人员的角色转型过程中,有助于我们判断哪些需要坚守、哪些需要改变、哪些需要开拓,有助于我们保持清醒的新闻头脑。

(三)技能演变的新知。媒体融合发展对新闻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快速拥抱和掌握新的专业技能。纸媒采编人员在获取技能新知的过程中也必将经历阵痛,而更新职业技能也是实现自我转型的必要条件。这些需要获取的新技能包括:多元化新闻素材的获取技能;非固定模式的新媒体写作技能;独立使用新型相机、无人机等设备的拍摄技能;多样化的剪辑和后期制作技能;新媒体推广的运营技能。除了对这些融媒体业务技能的掌握,纸媒新闻采编人员更应从过去多数情况下单打独斗的习惯中脱离出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在团队的重构中重塑自我。

四、不可改变的原则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需要关注两点:一是服务的对象,二是新闻工作的本质。在行业快速发展变革的当下,只有坚持这两点,才能够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新闻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于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提供最新鲜、最真实且具有价值的信息,做好社会舆论导向工作。[3] 牢记时代使命,以服务人民为中心,是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采编工作者在角色转换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原则。民生民意的表达当置首位。传统媒体从业者经过时间的沉淀,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掌握坚守与破圈的平衡,更能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反映民众思想和意见,掌握时代的话语权。

五、结论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一书中,明确提到了人的局限性:那些希望改变世界的举动,常常发端于改写历史,从而使得人们能够重新想象未来。5G 技术被广泛应用,万物互联正在成为现实,新媒体层出不穷,现在我们所说的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不久的将来,它很快将成为旧媒体。因而对于新知的获取和学习当是一个终身的理念,“破圈”与“出圈”也将是一个常态。作为新信息传播者的新闻从业人员,更应始终对新鲜事物保持警觉和兴趣,自己不落后于时代,新闻才能不落后于时代。实现自我“破圈”才能做到新闻“出圈”。

参考文献

[1] 白红义 . 当代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意识研究(1995—2010)[D]. 上海:复旦大学,2011.

[2] 陈力丹 . 网络对思维方式及思想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N]. 北京日报,2012-04-23.

[3] 庞燕 .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转型研究 [J]. 新闻研究导刊, 2021:12(09),174-175

作者董芳芳系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商报经济部记者、读创专栏《董点科技》主持人

编辑 刁瑜文  审读 李诚  审核 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