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圈“五一”迎来消费小高峰

读特记者 吴亚男 文/图
2020-05-03 23:14
摘要

疫情防控转向常态化迎来的首个“五一”小长假,深圳商圈如同当前天气般,明显热起来了。

疫情防控转向常态化迎来的首个“五一”小长假,深圳商圈如同当前天气般,明显热起来了。记者连日来走访了多个商圈了解到,在各区政府消费券的带动下,人流和销售均出现明显回升,各大商家纷纷推出超值优惠或开展线下主题活动吸引客流。假期前两日,某些大型商超的单日销售额同比增长15%以上,最高甚至达60%,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的线下销售恢复到同期的80%左右。

市民外出意愿增强,消费信心提升

“这几天都是这样,到下午就爆满,会持续到晚上。”5月3日下午记者到达福田星河COCO Park时,看到下沉广场和一楼外场茶饮甜品店内外场摆位坐满了人,多为年轻消费者。某饮品店的工作人员表示,人流量看起来都快赶超以往节假日了,“这个假期留深的人比以往多,深圳疫情有效控制,小哥哥小姐姐们都不想‘宅’家里浪费好天气,外出社交消费兴致强烈”。

连日来,记者走访南山后海、龙华红山、万象天地、罗湖东门、福田中心区等多个商圈时亦发现,每天下午两点以后,各大商圈开始迎来人流高峰。网红茶饮甜品店排长队现象恢复,晚餐高峰时段不少餐厅都是满上座率,某些热门餐厅甚至需要排位等待1小时以上。时尚潮牌、珠宝配饰、美妆护肤等品牌店内,也比此前多了不少顾客,优衣库、ZARA等某些快时尚品牌的试衣间出现了排队现象。记者还留意到,不少市民在逛街时手中提着购物袋。



5月2日晚9点多,在南山某购物中心服务台,记者碰到正排队凭购物小票领取停车票的市民陈小姐,手里拎着几个购物袋,“晚上和朋友约着吃饭,顺便买了几件夏装”,她说,疫情发生后,这是第一次这么晚还在外面逛街。

“假期首日,商场的人流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70%,销售额达到去年同期的80%以上,突破300万元。”龙华天虹购物中心副总孙先生告诉记者,年轻时尚潮牌类零售以及餐饮等业态恢复情况比较好,环比上周同期出现较大上浮,“这个假期是业内比较关注的重要节点,现在看整体恢复情况很不错,说明消费信心正稳步提升”。

线下特色活动重启,商场中庭恢复热闹

因疫情防控需要,此前各大购物中心线下主题活动全部“喊停”。记者走访各大商场发现,不少商场的中庭、外场在“五一”假期也变得热闹起来,互动体验活动、品牌促销等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停下脚步,某些购物中心还利用外部空旷广场开展主题活动引流,亦获得不错成效。


“五一”期间,卓悦中心中央大街上的“唤醒咖啡节”吸引了大批的年轻群体前往体验、品尝咖啡。因过于火爆,主办方考虑到防疫安全问题,在每天下午2点至5点客流高峰期,实施限流措施。

“咖啡节效果超过预期,引流效果很好,”卓悦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活动是响应政府全面复工复产号召推出的,希望可以促进市场全面复苏,“活动是从4月29日至5月5日,前两天工作日的情况就已经超出预期了,目前购物中心的整体客流基本与疫情前持平”。


政府派券商家让利,合力拉动消费回升

近期,不少消费者在结账时都会使用了消费券,某些商家的收银处还张贴可使用政府消费券的提示。从4月份至今,罗湖、福田、龙华、宝安、龙岗、坪山等深圳各区相继向市民派发消费券,共计超4亿元。

记者注意到,各区瞄准假期消费市场,纷纷在“五一”前后发放了多批消费券。同时,商家们假期也推出了大力度促销活动,比如商场购物券、品类超低折扣等。政府商家“双管齐下”共同刺激市民的消费欲望,拉动消费增长。



“我在微信上抽到福田区50元零售通用券,加上假期超市的促销,我算了下很实惠,”昨日5月3日下午3点多,记者在家乐福中心城门店碰到正在选购红酒的市民谢女士,她的购物车里已经装着榴莲、荔枝、山竹、琵琶鸡腿、小龙虾等不少商品。她告诉记者,在家乐福微信公众号上看到葡萄酒5折的促销信息过来的,现场发现不少商品价格亲民,忍不住就多买了几样,准备趁着天气好约上闺蜜去野餐。

家乐福中心城门店一名工作人员坦言“消费券引流效果非常明显”。记者发现,不少市民也很喜欢这种“真金白银”式的促消费举措,“疫情发生以来第一次买这么多东西,政府消费券和商家消费券叠加使用,算下来相当于原价的六折左右,很划算。”商超收银处一名刚结完账的市民向记者表示。

编辑 周宏博

(作者:读特记者 吴亚男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