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东莞凤岗转转!那里有许多保存完好的碉楼排屋楼
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赖则昭 文/图
2017-04-19 19:17

作为东莞市著名的侨乡之一,凤岗镇有着独特的客侨文化资源。其中,至今保存约120座的碉楼及油甘埔村、竹塘村、三联村、黄洞村、塘沥村、天堂围村等古村落,便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客侨文化的重要标志。

然而,随着土地资源的减少,客侨古村落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做好古村落保护,实现可持续和谐发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客侨古村代表,凸显残破景象

东莞市凤岗镇镇油甘埔村江屋,是凤岗镇规模最大且保存完整的客侨古村落,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古村落座北朝南,结构严谨,规划有序。

走进古村,读特记者看到,一座座排屋楼呈“非”字形结构,很是漂亮,但大量老房子年久失修,部分建筑倒塌破损严重,凸显残破景象。

据村民说,现在村里大部分是租住客,原住民都搬到新村去了。租户不太管房子,主人也懒得打理,造成了很多房子得不到很好的维护。

村子里,长约80多米、宽3米的主巷道南北走向,分隔东西两边各八排的排屋,前后排屋之间有一条长30多米,宽约1.8米的巷道,每排二至五栋房子,每栋二至五间房间,每间房屋占地面积约为32平方米,全村共有房间158间(包括书室、排屋、碉楼)。

江屋的东面有三座碉楼,这也是最为吸引游人的景点之一。其中,东南角有两座,保存完好,东北角有永升楼。

据悉,建成时楼高九层,是当时在惠东宝地区地标性的建筑之一,落成时周边群众为睹其风采,纷踊而至,不少人被挤得掉进水田中。抗日战争时期,永升楼成为村中百姓的庇护所。后来,此楼被日本火炮击中受损,为安全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拆为四层,成为空心楼。

江屋村的西南角,建有“庆华书室”,面积约300平方米,办过私塾,是江屋及周边孩子接受启蒙的地方。

江屋采用传统的土木结构建筑方法,墙体由石灰、粘土、沙石夯实而成,屋顶为硬山顶,灰色瓦,杉木椼木条角上盖结构,进屋前半部为厨房冲凉房,中间为金字廊小天井,具有采光功能,后半部为正厅,正厅左右偏间为卧室。

江屋家家户户的正门上方都有精美壁画装饰,诗词歌赋,吉祥花鸟,充满寓意,整个江屋建筑群就象是一座民间艺术博物馆。

保护历史遗存,让人们记住乡愁

江屋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客侨文化的珍贵遗存,对建筑学、民俗学、华侨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读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江屋的房屋产权归属不同村民,其房屋也由村民各自出租,缺乏统一管理,存在脏、乱、差问题,呈现出零乱破败形象,加上房屋的租金不高,业主疏于管理,年久失修,有的房屋已经倒塌,影响了古村落的整体美感,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江屋要在“加强管理、合理利用”上下功夫,走好古村落“原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做好整体保护,对倒塌的房屋进行修缮,对保护范围内的水井、书室、雕塑、壁画等进行抢救性修复保护,保护好历史遗存,守护好古村落的文化。

与此同时,要合理开发利用,以不破坏古村落风格风貌为前提,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开发利用,如:学习福建“云水谣”、深圳“甘坑小镇”各地好的做法,把一些排屋建设为“民宿”、引入文化休闲商业项目、建设民俗展室及地方文化室等。特别是结合地方客侨文化,挖掘客侨人物故事,建设客侨文化陈列室,组织举办民俗民间文艺活动,旨在丰富古村落的文化内涵,保护好地方特色文化,让地方群众和海外客侨记住乡愁,探索古村落持续发展的新路。

为了保护客侨古村落原生态资源,2016年10月,江屋村迎来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启动工程。为了做到原生态资源的修复、保护与历史和谐统一,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凤岗镇文物部门介入其中,对江屋提出了古村落原生态保护原真性、再现性、创新性的工作要求。

比如,“文物古迹的修补要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原样以求达到原汁原味”,还其历史本来面目。为此,文物部门修正了原方案用沥青铺路的做法,改为石板路,目的就是体现原有的古村落风貌。

专家建议,古村落的保护,要以“人”为本,只有让人“活”在古村落中,才能让古村落真正“活”起来,也只有让古村落“活”在人的心中,才能让古村落成为人们“看得见、记得住、回得去”的乡愁。

据悉,凤岗镇将通过排屋楼“申遗”、规划客侨文化创意产业园、修建客侨博物馆等方法,加大对古建筑群落的保护和开发。

见习编辑 黄子芸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赖则昭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