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6.5亿网民月收入不足5000元”说明了什么

读特评论员 赵强
2020-05-01 07:59
摘要

4月28日,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全国6.5亿网民月收入不足5000元”这一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

4月28日,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全国6.5亿网民月收入不足5000元”这一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对此,参与本次报告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内部人士表示,“中国社会就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收入、学历,并不能直接说明网民素质。”

《报告》甫一出台,便引起热议直上热搜。不是质疑数据的真实性,而是数据显示的结果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9亿多网民,不仅有七成多月收入不足5000元,而且80%网民的学历低于大专。这样的数据有点出乎意料,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应该要高不少,不然不会引发热议乃至自嘲。

其实,想象终归是想象,数据时代最靠谱的还是数字。有人扒出了10年前,也就是2009年的报告数字作对比,那时网民只有3.8亿,近七成网民月收入不足2000元,大专以上学历网民占比不到25%(这个数据比现在高,主要原因是现在小学生、初中生占比几乎翻番所致)。可以看出,十年过去了,扣除通货膨胀与社会发展的因素,中国网民的结构其实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网民与高收入、高学历划上等号,这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或许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现在中国互联网已经经历了从城市到农村、从精英到大众的发展过程,将网民硬贴上高收入、高学历的标签,这种想象或许是建立在炫富、炫学历等网络现象制造的幻象之上,其实一直没有扎实的数据支持,甚至与真实的网络社会相背离。

实际上,随着网民基数的不断扩大,网络社会不断复刻、仿真真实社会,网民的结构越来越逼真地反映出真实社会的结构。对此,内部人士也作出了说明,“因为调查对象是6岁以上的用户,因此就包括未成年人,还有一大批学生和老年人,这样的群体本就没有收入,另外还有一些收入不稳定的自由职业者、三线以下城市的普通劳动者、农村网民等等。而且在三线以下城市,月收入不足5000元,是非常普遍的情况。”明乎此中内情,对于网民收入与学历的吐槽、自嘲,除了增加了点娱乐效果,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以此数据说明中国网民素质不高,也是无稽之谈。就像在现实中,指着一堆还没走上社会还在在成长中的学生说,“你们国家的国民素质不高”一样,十分荒谬。

《报告》最值得关注的亮点,其实是中国互联网建设的成绩与网络社会发展的状况。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的门槛不断降低,网民数量迅速扩张,网络社会日渐发达。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也加入了网民的行列,尤为亮眼的是,目前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占网民整体的28.2%,较2018年底增长3308万,截至2019年10月,我国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9%。农村网络基础建设提速,农民网民不断增加,为网络时代的新农村建设,为脱贫攻坚加油助力效果明显。

不过,与真实的社会相比,网络社会终究还是隔着一层雾纱。在网下现实中,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活动场域、行为方式、责任能力等等方面都界限分明,而在网络社会,这些界限消失了。就像网友知悉现在网民中小学生占了一半以上后,不由惊呼,“原来每天在微博和我抬杠的都是中小学生!”

这就是网络和现实的区别。现实中,一个成年人大多不会和未成年人较真,但在网络上却可能彼此死杠。网络似乎增强了话语的平等性,但也耗费了沟通的效率。当你觉得你与之争论的对方幼稚时,对方可能真是个稚嫩的小孩子。所以,知道真相的人现在会说,对于网络争议,其实可以超然一点,较真就输了,还输给了小孩子,不值当。

而这些尴尬的另一面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跨入互联网,与成年人共同顶着一个标签——网民。但在网络社会,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不一定真的能够行使同一意义上的表达权,而且后者需要更多的保护。这种保护,在网络社会,很多是以限制来表达。例如限制未成年人访问某些儿童不宜的网站,限制未成年人参与他们不能承担的议题与责任……这些既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分级,也需要以法律手段来明确。网络是柄双刃剑,成年人有责任确保这柄双刃剑为孩子们的成长道路披荆斩棘,并保护他们不受其伤害。

《报告》的数据并不能直接说明网民素质,但却映照出网络以及现实社会中的很多问题,每个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进而有所行动,而不是引起一阵热闹、一阵哄笑就过去了。

编辑 张露锋

(作者:读特评论员 赵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