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开幕。这是今年上海博物馆继鼠年迎春特展后推出的第二个新展,也是3月13日恢复开馆后迎来的首个特展。展览将持续至6月28日。
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欣赏天然石的审美传统,陈列于书房雅阁的文房供石更为历代文人士大夫阶层所青睐。本次展览是上海博物馆首次举办的以传统赏石实物为主题的展览,以旅美华人赏石收藏家胡可敏女士捐赠的文房供石为主要展出内容。2018年初,胡可敏女士正式向上海博物馆提出捐赠所藏古代供石的意愿。上博专业人员从其有捐赠意向的藏品中精心挑选了六十件(套),包括灵璧、太湖、昆、英等经典石种,还有多种地方石种和陶、铜、玉、木等其他材质的类石清供,均有原配或旧配座架,一些供石上还有前人题刻,极富观赏和收藏价值。
据悉,这批珍贵的供石藏品是从胡可敏女士位于美国波士顿城郊的家中运抵上海博物馆的。为表达对胡可敏女士捐赠义举的重视与感谢,上海博物馆特别举办本次展览,并从馆中收藏中挑选出清代高凤翰铭“小方壶”石及陈洪绶、蓝瑛、恽寿平、高凤翰、吴湖帆等历代名家的画石真迹共襄盛事。
展览分为“慕古追邈——追寻古石之路”“采瑰第品——供石的识别与欣赏”“模形范质——有趣的类石清供”三个单元,在介绍中国传统文房供石文化的同时,藏家的玩石心路亦得以呈现。
据介绍,胡可敏女士早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1982年旅居美国。其父胡兆康先生曾是沪上知名的古董、供石收藏家,1994年将珍藏的76件供石捐赠给上海南翔古猗园。受父亲影响,胡可敏女士开始了对供石的收藏与研究,自1998年以来在美国出版了包括《供石观》《从素园石谱看中国古代供石》在内的多部关于中国古典供石的图书。为了让更多人能欣赏中国供石,又先后向美国华盛顿国家植物园盆栽、盆景博物馆、耶鲁大学美术馆、麻州沃斯特美术馆等处捐赠中国供石。
上海博物馆编辑出版的《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特展图录于开幕当日发售。胡可敏女士在为该书撰写的《藏石记事》中,分享了更多关于石头的故事,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朱良志先生撰写了序言。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