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奥尔特加著作阐述现代大众社会理论

特约撰稿 潘美晨
2020-04-28 14:50
摘要

如今,我们过着人类有史以来最舒适便捷的生活,却为何在精神世界始终缺乏重量?

如今,我们过着人类有史以来最舒适便捷的生活,却为何在精神世界始终缺乏重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大多数人已经拥有独立、理性、文明的价值判断了吗?

"今天的大众人,他们和以前一样,依然是庸众,"奥尔特加说,"但他们现在却企图取代精英。"

《大众的反叛》是西班牙思想家奥尔特加 · 加塞特最负盛名的著作,出版于 1929 年(一说 1930 年),尽管有近一个世纪的距离,其写作背景与今天有诸多差异,但书中所阐述的现代大众社会理论依然适用于当下,适用于这个科技近乎无所不能、人人都可以发表言论的时代,甚至更能从本质上揭示此间种种怪相背后的社会病症。

奥尔特加认为,健康的社会应该是由少数精英和大众所构成的一种动态平衡。

前者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后者对自己放松懈怠,仅仅满足于自己现在的样子,甚至还有些自鸣得意。能够摆脱通常观念之束缚的是优异卓绝之士,而非实质上生活在奴役状态中的平庸之辈。

而现代社会的"大众人",在奥尔特加看来,是一种全新的人类类型,是物质生活奢侈与过度的诸多畸形后果之一。他为"大众人"归纳了两个主要特点:被现代科技调动起的生命欲望急剧增长;但却视这些科技成果为理所当然,只享受机械化带来的便利,而不懂得用相应的智慧去维系文明的发展。

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人,无论受过多少教育,拥有多少财富和权力,几乎都是大众人。他们越来越希望无拘无束,没有资格的限制,要求拥有话语权、主导权,想凌驾于一切异己之上。奥尔特加称之为"野蛮人的垂直入侵"。

大众把一切与众不同的、优秀的、个人的、合格的以及精华的事物打翻在地;任何一个与其他所有人都不相像的人,没有像其他所有人一样考虑问题的人,都面临着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这一新型人群的兴起,使文明社会的性质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要建立一个与传统秩序截然相反的新秩序,致使公共生活彻底颠覆。真正的精英不再受到追随和尊重,他们被推到一边,甚至被层出不穷、沾沾自喜的"伪知识分子"取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奥尔特加写作《大众的反叛》一书时,西班牙正处在里维拉的军事独裁统治时期(1923 — 1930)。奥尔特加在政治上反对君主制和独裁统治,为此他曾一度辞去教职以示抗议。他也坚决反对法西斯分子和布尔什维克主义者把西班牙作为实验地。西班牙内战期间,他不甘在佛朗哥的独裁统治下苟安,自动流亡海外。

在本书中,奥尔特加对西班牙未来的历史命运充满忧虑,他认为任何民族都会经历非法统治的阶段,但这最终会迫使人们集中全民族的力量将其粉粹,并由此重振一个民族的士气。他痛斥当时的西班牙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不去抵制良心所拒斥的威权,而是扭曲自己的本性去适应有着虚幻本质的事物。

在西班牙那段最错综复杂、动荡不安的时代,奥尔特加的思想发挥了几乎无人能及的主导作用和深入人心的影响。这些议题也不仅限于西班牙,甚至不仅限于欧洲,它们承担着更宽广的任务——对全球现代社会中"大众人"的普遍谴责,对人类文明前景的深深忧虑。正因此,奥尔特加被认为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公共性知识分子之一,加缪称其为"尼采之后最伟大的作家"。《大众的反叛》出版后,《大西洋月刊》评论道:此书之于 20 世纪,一如《社会契约论》之于 18 世纪,《资本论》之于 19 世纪。

但在中国,奥尔特加 · 加塞特似乎始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译介并不算多。所幸,天津师范大学两位政治学教授刘训练、佟德志合译的《大众的反叛》,十余年中先后出版三次,其专业而精炼的译笔为国内读者了解奥尔特加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此次再版,特别增添了北京大学何怀宏教授的导言。何教授认为,本书在大众理论的整个谱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书中也首次译介、收录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 · 贝娄曾为本书的 1985 年英文版所作的序言。索尔 · 贝娄盛赞奥尔特加是"一个伟大的欧洲人",尤其指出他虽借助了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哲学、文学前辈的视角,但绝非缺乏独创性,他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西班牙风格"。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超越了时空限制,具有更宽广、更深远的普适性价值。奥尔特加笔下的"大众人"依然对应着我们这个时代中的大多数,有着现实的意义。

《大众的反叛》

(西班牙)奥尔特加 · 加塞特 著

刘训练、佟德志 译

汉唐阳光策划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0 年 4 月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

(作者:特约撰稿 潘美晨)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