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告别的一切》 路内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2年4月版
告别多会引来重逢,而不告而别才是最无情的一刀。时隔两年,路内最新的长篇小说顶着告别的名字,写着重逢的故事,匆匆一别伤心诀别还有十八相送过的人又兜兜转转在未来的时间回环相遇。主人公李白从少年到中年的一路情事砌成了一座叙事迷阵,锁在迷阵里的不光有他的人生,还有1985年到2019年的时间碎片,进而反映出了时代精神的倒影。
小说开篇李白已经人近中年,26年之后在上海重逢初恋曾小然,相遇催动他走进了回忆的单行道,往事勾动往事,一个人引来另一个人,回忆眼看就变成了一场雪崩,“往事正在接二连三追尾”。李白不告而别的母亲白淑珍,在雪夜告别李家父子的曾小然母女,在上海的大学搅起一场爱情风潮然后南下失踪的周安娜,塞给李白一个女儿的钟岚,当过他的伯乐的批评家方薇,一朝重逢燃起十年地下情的廖美琪,还有更多。多到让人快记不清的女性角色锚定了李白的人生,也给《关于告别的一切》罩上了一个近中年男子伤情怀旧的外壳。
《关于告别的一切》不是在自恋地开列李白的情史,而是在写要如何描绘爱情的遗蜕,要如何回忆。“他乡遇故人,是小说的经典开篇法。”小说第一句拉开了虚构的大幕同时也坦白了自己是如何召唤出这一幻境的。回忆过去时李白有足够的从容,以今视昔的疏离让他可以自如地重新排列往事旧人,甚至稍带挑衅地提醒读者,我又倒叙了:“一次倒叙就能让你失去十分之一的读者,再来一次,逃走一半”。叙述者还可以干脆一分为二,用第三人称生活在过去的李白,和在讲述的当下对自己的叙述加以品评的“我”一起演奏回忆二重唱。这不是特别新鲜的叙事实验,却是讲述爱情故事的良方,因为爱情天生就适合用来回忆。
昨日之李白和今日之李白共同操纵叙事的时间,交叉不同的开端与终局,把一连串爱情故事织成李白的人生。当然,随着故事的时间逐渐逼近讲述的当下,“我”的先知力量日渐消散,两个人称的李白逐渐叠加成同一个人,一个对爱情,对世事,对周遭的一切都失去了从容的人。
疏离感之于李白不光给了他叙事的从容,其实也是他和时代关系的定位。中学时的顽劣学生,本地城市学院大专生,在朋友的广告公司混事的青年,只出过不畅销长篇小说的作者,李白的人生履历一看就从未乘上过时代的浪头,充其量,时代的浪潮远远奔流,而他被溅起的水浸湿过鞋。李白和时代的脱嵌可以算得上是全方位的,就连他的浪漫都是古早味的。可反倒是这样的距离,给了他窥看时代的机会。书里繁多的角色在卷入了李白的生命之外还沉浮于时代:90年代的掘金潮,千禧年的浮华,文学的影视化热等等,都浓缩成小说里的一个人物或者个片段,等着伏击没有准备的读者。
《关于告别的一切》其实也是路内和他擅长的一类主题和语言的重逢。在上一本小说《雾行者》选择用抽离的高密度叙事讲述了一组人物的命运之后,《关于告别的一切》粗读起来仿佛路内重回了“追随”三部曲时代:相对口语化的小说语言,迭出的金句,还有像极了路小路的少年李白。但路内并非是在简单地重复自己,而是在有意识地更新讲述的方式。李白也不是路小路,在30岁关口回忆青春的路小路还有未来等着他去寻找,而在44岁回忆过去的李白已经背上了更为成型和滞重的意义包袱,只擅长讲述过去、拙于,甚至怯于面对当下和未来。而他的作家身份也为小说引入了大量的自反时刻,在叙事的同时思考叙事的成败。
李白的反思,方薇对他的评价,甚至上一代文艺中年李白的叔叔李国兴的点评都是小说备好的解释人物的线索,只是每一次阐释都更像是对阐释的嘲讽。当我们准备用童年阴影来解释李白不太成功的一生时,他叔叔李国兴会告诉我们,错了,父母的婚变不过是小说家的隐喻,真正摧毁李白童年的只是家传的尿路遗传病,“这种尿不尽的童年阴影使他在遭遇雨和泪水的时候总是情绪崩溃”。
就这样,小说本身也仿佛李白一般,长于讲述,不屑于解释,更不屑于阐述任何宏大,它最擅长的还是让我们和李白站到一起,观测他的生活。这种观测持续到了小说的最后,我们和李白一起在动物园的熊山寻猫,听到方薇打电话告诉他二十年后她再次分析了李白的人格,看到他在未来的某种形态召唤面前踟蹰,把现实转换成混不吝的比喻搪塞真实的沟通,“我像是掉进了熊山,面对一头正在醒来的,熊。”
(原标题《顶着告别的名字 写着重逢的故事》)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17
5级大风航拍邂逅深圳西部绝美日落盛景 4月22日,哪怕面临着5级大风的挑战,我依旧无畏前行,用航拍镜头捕捉了深圳西部那震撼人心的日落景象。画面中,广深沿江高速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城市与大海的脉络,在余晖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不远处,无垠的大海与天空相融,波光粼粼,尽显辽阔与深邃。而画面右侧,机场上飞机起起落落,仿佛穿梭于天地之间,为这幅美丽的画卷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大自然与城市的和谐之美,希望这份独特的视觉盛宴能带给你心灵的触动。 据悉,4月23一25日广东省将迎来汛期首场暴雨过程。25日深圳(含深汕)将出现局部暴雨伴强对流天气过程。#读特小记者#
00:30
一年级读特小记者小试身手!亲手制作香甜南瓜饼 今天,我这个读特小记者化身“小小厨师”,在厨房里完成了一次超有趣的挑战——亲手制作南瓜饼! 我先和妈妈一起挑选了圆圆的南瓜,把它洗干净、削皮、切块,再放进锅里蒸熟。看着南瓜在锅里慢慢变得软软的,我心里可期待啦!南瓜蒸熟后,我用勺子把它压成泥,加入香香的糯米粉、甜甜的白糖,揉成面团。面团软软的,摸起来可舒服了!接着,我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压扁,还在上面按出了漂亮的小花图案。最后,把做好的南瓜饼放进锅里煎至两面金黄,不一会儿,厨房就飘满了甜甜的香味! 咬一口自己做的南瓜饼,又软又糯,甜丝丝的,比买的还好吃!这次制作南瓜饼的经历太有意思啦,我不仅学会了新本领,还体会到了动手的快乐!以后我还要尝试做更多美味的食物,和大家分享我的“美食小成就”!#读特小记者#
00:56
图腾影视😁😁😁😁
《滩涂上的翡翠森林》 #读特小记者# 在深圳的怀抱中 有一片神奇的红树林 宛如绿色的梦境,静谧而安详 高大的树木,肩并肩 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穹 叶子在风中,轻轻吟唱 诉说着古老而新奇的故事 阳光洒落,金色的光线 穿过枝叶的间隙 在地上描绘出,奇妙的图案 那是光与影的交响 海边,海浪轻拍沙滩 如同温柔的摇篮曲 红树林矗立于此,坚定不移 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天地 在这片绿洲,自然的奇迹 白鹭翩跹,海鸥翱翔 在蔚蓝天空下自由地歌唱 我深爱着这片深圳的红树林 它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礼物 蕴藏着快乐,蕴藏着美好 在我心中,永远璀璨夺目
#读特小记者#今天我来到深圳大剧院欣赏了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这场舞剧太精彩啦,像一阵旋风,把我卷进了一个充满侠义与梦想的世界。 一开场,舞台上的场景就像电影里的老香港,街道、店铺都很逼真。灯光一亮,演员们登场,他们的动作又快又有力,一招一式,看得我眼睛都不敢眨。我最喜欢的是叶问和其他门派掌门比武的片段,叶问的咏春拳,一会儿像流水一样流畅,一会儿又像闪电一样迅猛。其他掌门的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和太极拳也各有特色,螳螂拳的动作像螳螂捕猎,又快又狠;八卦掌的脚步轻盈,转来转去;八极拳刚猛有力,每一下都像是能把空气打碎;太极拳则慢悠悠的,却感觉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他们的对决,就像一场激烈的战争,看得我热血沸腾,忍不住和观众们一起鼓掌叫好。 除了精彩的武术动作,这部舞剧还有很感人的地方。叶问的妻子生病了,叶问不得不离开她去打拼,他们离别的场景,让我心里酸酸的。还有猪肉荣为了保护叶问,勇敢地挡下了坏人的枪,叶问抱着他痛哭的画面,让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从这些情节里,我看到了叶问的无奈和悲伤,也看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舞剧里还有一条关于电影剧组的故事线,虽然一开始我有点不太明白,但是看到后面,我发现这条线和叶问的故事紧紧联系在一起。剧组的人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坚持,这种精神和叶问练武、开武馆的坚持是一样的。这让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梦想,还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看完《咏春》,我对中国武术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喜欢传统文化了。我不仅看到了精彩的舞蹈和武术,还学到了很多道理,比如要勇敢、善良,要珍惜身边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以后也要像叶问一样,做一个有正义感、有担当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