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1日从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获悉,深圳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生态监测评价工作,初步监测结果表明,深圳河流水生态系统整体逐渐变好,水生生物多样性提升,在大鹏湾流域发现野外灭绝唐鱼和濒危异鱲。
据悉,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9年8月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率先开展城市水生态监测评价工作。
城市水生态监测评价工作着眼于对重点流域的环境管理需要,全面客观地反映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在地表水常规理化指标监测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系统,准确反映主要河流及湖库的治理成效和人民群众对水体环境质量的真实感受。
根据水生态监测一致性、代表性、整体性和经济性的原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全市共布设86个监测点位,覆盖主要河流、饮用水源和景观湖泊等。考虑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监测指标涵盖了生境、底栖生物、着生藻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和水生植物等。同时,根据深圳市水文特点,选择夏季和秋季两个代表季节,各进行一次采样监测。
目前,深圳市水生态监测评价已完成两次现场采样工作,正在进行实验室分析鉴定。根据初步监测结果,深圳市河流水生态系统从西到东整体上逐渐变好,水生生物多样性也随之提升,在东部坪山河采集到清洁河流的指示物种厚唇螺科。同时,在大鹏湾流域发现了已经野外灭绝的唐鱼和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异鱲。
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人表示,随着水环境治理工作力度持续加大,深圳市水环境质量已有较大的提升,水生态系统状况正在恢复。水生态监测评价将为深圳城市水生态系统管理和修复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读特新闻+
1、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或缩写为EW)是一种保护现状,当某物种或其亚种,其已知的个体仅存活于圈养的环境、或是其种群需经过野放后才能够回归其历史上存在的地点时,就会被分类至此保护现状。
2、《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是1998年出版的红皮书。其采用的物种濒危等级分为:野生绝迹、绝迹、濒危、渐危、稀有、易危等,为确定中国的濒危物种受威胁程度起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编辑 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