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及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在线发布了《旅游绿皮书:2019~2020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并设立了特别板块,即“疫情下的中国旅游业”专题。绿皮书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我国旅游影响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一次冲击。特别是中小型旅游企业面临较大生存考验,应从多个方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撰稿人宋瑞等指出,由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复杂性,对其旅游影响需全面分析,理性看待,尤其要关注六个问题。一是关注疫情对旅游业的长期影响。二是关注疫情对旅游业内在结构的影响。三是关注疫情对旅游从业者的影响。四是关注疫情对旅游业的间接影响。五是关注疫情对旅游业的国际影响。六是慎重对待疫后的旅游市场反弹。
绿皮书特别指出,当前,中小企业在整个旅游行业中占了很大比重,对这些企业来说,疫情暴发后业务停滞不仅仅是收入损失的问题,更可能是对企业生死存亡的考验。由于旅游业自身在就业带动、减贫发展等方面的特殊作用,这些中小型旅游企业的生死存亡还影响着稳定就业、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激活消费等诸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问题。
此外,由于旅游业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固定性,很多旅游企业的生产能力并不会冗余,很难做到“拆东墙补西墙”“堤内损失堤外补”,这几个月的业务流量损失很难在市场恢复后通过扩大接待能力来弥补。
因此,课题组表示,中小旅游企业要在积极配合疫情防控举措的前提下,通过专业化发展、留住人才和客户、加入行业协会等途径,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对。积极配合国家对疫情防控的举措,最大限度降低流动带来的疫情防控压力,尽快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社会经济活动。
同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中小旅游企业要组织好骨干业务人员,研究判断发展形势,系统地谋划企业发展战略,做好产品创新和资源组合工作,迎接市场的恢复性增长以及特定人群的旅游新需求。
从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角度研究企业发展,包括企业专业化发展提升竞争力和集团化发展增强抗压能力。如寻求与大集团的战略合作或者被并购机会,成为大集团的专门业务单元,也是提升抗风险能力的选择之一。
绿皮书还建议,中小旅游企业研究如何留住人才、留住客户也是当务之急。相关部门也要尽快完成对中小旅游企业相关诉求的调研,研判形势,提出并优化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旅游业的影响,绿皮书建议推动旅游业的新一轮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规划中,着重增加旅游业改革,如旅游业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旅游要素管理体制改革、旅游投资体制改革、旅游绩效评估与统计体系改革等内容,以及对外开放,例如旅游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免税购物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进一步强化、优化和细化相关扶持政策,制定专门的产业振兴政策,明确政策帮扶重点,要以扶持中小企业和稳定就业市场为主。
此外,加强疫后旅游市场的引导。可运用大数据,做好旅游行业复工复产专项分析、关键区域检测预警、返程人口检测等。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规模的旅游从业主体复工复产的条件和必要性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旅游业分区分业分时段复工复产指南。
绿皮书还建议,要引导旅游就业市场稳定化和规范化发展。应重点关注并解决问题。如充分了解各地旅游企业享受一次性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展期贴息、失业补助金、“五险一金”延期缴纳等政策的落实情况;引导企业与职工集体协商,采取协商薪酬、调整工时、轮岗轮休、在岗培训等措施,保留劳动关系;鼓励各地通过政府采购、购买服务等方式,吸纳旅游从业人员灵活就业等。
编辑 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