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7 日17:30广州市召开第81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主题为“外防输入、 内防反弹专题”。广州市副市长黎明在新闻发布会上从两个方面介绍广州市做好外防输入、 内防反弹工作的总体情况。一是高风险国家和地区在穗人员的排查工作,二是排查发现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点。
近期排查工作的重要时间节点
2月下旬开始,境外疫情风险迅速升高,广州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加强疫情研判,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防止境外输入疫情扩散蔓延。广州市副市长黎明给大家梳理了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2月27日起,广州对重点国家入境人员进行严格检疫。
此后根据国外疫情发展态势, 3月21日起,对所有从境外(不含港澳台)经广州口岸入境的人员,以及经港澳台地区和市外口岸入境来穗且来穗前14天内有外国旅居史的人员,其目的地为广州的,全部进行核酸检测。
3月27日起,从广州地区口岸入境人员(含港澳台地区,含中转旅客),目的地为广州市及广东省外的,全覆盖进行核酸检测和隔离医学观察,实行对入境人员全员闭环管理。我们采取这些措施,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阻断境外疫情输入的风险。
在此期间,专家对外国籍病例及其关联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外国籍在穗人员可能存在感染和传播风险,为了排除隐患,市政府3月22日发布7号通告,对3月8日零时后14天内入境人员,全部纳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居家隔离,并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大排查做到4个“全覆盖”
通过回溯排查,发现来自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病例比较多,且出现本地关联病例,所以4月2日开始,广州市开展对高风险国家和地区在穗人员的大排查工作,尽力做到4个“全覆盖”。
一是对高风险国家和地区在穗人员进行全覆盖排查,纳入健康服务管理。两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解除健康服务管理,并纳入后续健康监测。解除健康服务后的第7天和第14天要复查核酸项目。截至4月16日24时,全市一共排查高风险国家和地区在穗人员4553人,全部进行了核酸检测。这也就是为什么最近几天广州市报告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比较多的主要原因。
二是对涉疫的重点场所进行全覆盖排查。实行“一例一案”、“一场所一案”,针对涉疫场所内的重点人员和有潜在感染风险的一般接触者,开展摸排,比如档口业主、工人、顾客、物流员工等,全面排查和进行核酸检测,纳入健康管理。截至4月16日24时,共排查15163人,已报检测结果7978份,仅1人阳性,已及时公布。
三是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全覆盖流行病学调查。成立了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专班,下设20个流行病学联合调查组,分区分片开展调查工作,从病例初筛阳性开始,全面摸清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沿病例线索摸排其他可能被感染的人员。甄别密切接触者967名,均已纳入追踪管理和隔离医学观察,其有7人发病确诊,21人转为无症状感染者。
四是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主动排查全覆盖。每天全广州地区医疗机构的门诊量约16.7万人次。通过医院的预检分诊,把其中有发热和呼吸道症状患者,全部分流到发热门诊进行诊疗,并进行核酸检测。每天全市发热门诊患者约2900人,目前大排查通过这道防线筛出4个病例。
在此基础上,对药店、小诊所加强监测。要求各零售药店、诊所对入境人员和接触过境外来穗人员的患者,在购买感冒、退烧、止咳等药物时,全部进行身份信息登记,并由社区“三人小组”跟进。
另外,累计开展涉疫重点场所和公共空间、公共交通工具等外环境采样监测2.5万个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综上所述,3月21日是近期广州疫情防控工作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对新增的入境人员,3月21日以后一律进行核酸检测,3月27日后实行“口岸到隔离点”全闭环管理。而对于3月21日以前已入境的在穗人员,可能存在的防控隐患,及时进行了回溯、排查。通过回溯、排查加健康管理服务,三管齐下,消除旧隐患、阻断新风险。副市长黎明说:“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境外疫情在广州传播的风险已经得到有效管控。”
排查出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
经过密集性地全面排查,相关结果已经在最近的疫情通报中公布。4月7日以来,全市共报告确诊病例 21例,还筛查出无症状感染者122例。
近期,疾控专家持续对疫情进行评估分析。目前广州市疫情仍以境外输入病例和输入关联病例为主,没有发生新冠病毒较大传播的情况。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来源于高风险国家和地区在穗人员以及他们的夫妻、伴侣、家庭成员,只有极个别病例是与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群。
这密切接触主要指,在密闭空间中的密切接触。比如在环境比较密闭、通风条件不是很好的地方,且没有做好个人防护或没有做得很到位(不戴口罩或摘下口罩)的情况下,与病例近距离接触。调查中发现一些病例曾到过同一家比较密闭、拥挤的小餐馆、小酒馆用餐或聚集。4月14日广州市报告的两例境外输入关联确诊病例,发病前在专业批发市场地下室长时间工作,并曾在工作期间摘下口罩饮食。
近期发现的新增病例还有一个特点,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占85%。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力有限,相对于确诊病例其传染性相对较弱。目前广州市暂未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引起后续传播的情况。但是通过主动排查,可以实现“早发现、早隔离、早阻断”。
最后,副市长黎明与大家分享一些近期在防控工作中的体会。
她说,面对新冠肺炎这种新发传染病,全球对疾病的认识、防控策略是一个不断更新、调整和完善的过程。前期,通过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广州市的本地疫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目前,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一些国家的病例数还在持续上升,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也不排除后续可能会有零星散发病例的出现。
她表示,广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和国际交通枢纽,我们所面临的风险,既是本土的,也是全球的。我们现在已经进行了有效的管控,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做好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继续做好社区的管控,再加上每一个市民都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广州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做好广州疫情防控工作。
广东省卫健委专家组组长:
广州救治水平高、资源足、经验丰富
大家无需担心
4月17日下午,在广州市第81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向广东省卫健委专家组组长覃铁和提问。
记者:作为省专家组组长,如何评价广州在疫情防控中的医疗救治工作?目前,部分公众对广州疫情表示出一定担心和疑惑,您如何看待?
广东省卫健委专家组组长覃铁和:
总体来讲,广州是在新冠肺炎防控中做得很好的城市,至今出现了一例死亡病例,据我了解,这个死亡比例在全国全世界同规模城市里是很低的。广州的救治力量很强、水平很高,公众的不安全疑虑是不应该的。
为什么说大家不用担心广州的医疗救治工作呢?
首先是救治条件好,有整体水平很高的医院在这里。定点医院水平都有保证,不存在医疗资源不足。
二是救治机制完善,早发现、集中救治、专家会诊,全流程机制很完善。
三是防控和救治资源很充足,防护用品、呼吸机从未短缺,很多东西至今还没用上去,不用担心资源匮乏。
四是医护人员队伍充实,整体水平很高,在全国毫不落后。省里最好的专家、全国知名的专家集中于此。
五是精准化治疗水平更高。从1月底开始救治工作,广州医护人员对新冠肺炎理解更深刻,无论判断、观察指标、用何种医疗手段,都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精准化治疗水平会更高。
六是有今年以来的经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更强、更畅顺。
七是公众认识程度在提高,防护意识随之提高,结果就是少发病,零星病人也能早发现。早治疗就避免了重症、危重症。事实上,现在确诊收治的都是轻症病人。
综上所述,无论从救治的角度,还是管理的角度来说,广州都是一个很好的城市。大家无需担心。
广州疾控专家:
密接、密闭易致病毒传播
普通市民所处环境安全
4月17日下午,在广州市第81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向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提问。
记者:刚刚在黎明副市长的通报中,这次排查发现相关病例,有一些特点。您能否从专家角度,进一步介绍相关病例详细情况?您对市民有什么建议?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
首先要明确的是,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有两个,第一是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第二是密切接触传播。我们梳理近期“大排查”的病例,基本都是以上途径感染。
比如,第一种是共同生活,密切接触,一家人住在一起。天河区一个案例就是非常典型的家庭聚集造成的密切传播。这一家有10口人,住在广州典型的城中村自建楼房,该楼房共7层高,1到5层用于出租,1到4层一层一户,第五层一层两户,共有20多个租客,6、7层留给自己住。
这10个人是谁?一个外籍的感染者和他的妻子,以及三个孩子,感染者的岳父岳母,感染者的妻弟、妻弟媳,以及妻子的侄子,共10口人。外籍感染者被发现以后,整栋楼的住户都作为密切接触者被隔离,最终确认这一家包括外籍感染者共7个人被感染,只有3个人没有感染。
这三个人是妻弟、妻弟媳和妻子的侄子。他们平时都是老人家去菜市场买菜,然后一家人吃饭。由于妻弟、妻弟媳有另外的工作,一般吃完饭就回到7楼自己的住房,不太走动。妻子的侄子吃完饭回到自己房间打游戏,不大出来。所以这3个人和家里其他人的交往相对较少,岳父、岳母、夫妻、孩子的接触非常频繁,所以最后是7个人被感染。这是非常典型的由于家庭共同生活造成的传染案例。
第二种情况是在密闭空间内的密切接触。我们发现的重点场所比如绿松石小酒馆、商贸城都有一些共同特点,空间比较狭窄,空气流通非常差。以小酒馆为例,不到100平方米的小店,除了入口没有窗户,通风非常差。但是很多外籍人士会频繁光顾这一小酒馆。和该酒馆关联的感染者,往往都是频繁光顾的,经常午夜一光顾就几个小时,而且有人连续7、8天,天天往里跑。
通过这些案例,大家可以了解什么叫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以及近距离的密切接触导致的传播,如果我们避免了这些环境,可以不需要担心被感染。
近日也有市民朋友跟我表达了他们的担心,我也对他们说,普通市民的环境是非常非常安全的,因为我们对环境有大量的监测,结果都是令人满意的。
需要担心的是密闭空间,以及和来自重点国家、有感染高风险人员有交流,这样才有感染的可能。
当然,我们也强调个人防护在这个时期依然要做好。个人的防护不只是预防新冠病毒,还包括预防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只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编辑 张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