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看海记
深圳特区报 柳向阳
2021-09-02 09:28

1990年初秋,我第一次出远门,去上海读书。到学校一安置停当,便和一位东北同学在虹口公园坐了长途汽车,哐当哐当去看海了。

这时距离我起意看海,已经过去三年了。

初中毕业前夕,我和一位同学约定:暑假去看海。我们计划到驻马店上火车,到郑州,再从那里到青岛,或者到烟台。我们设想再拉上一两个同学同行。遗憾的是,一放假他就没了消息,临近开学时,我终于按捺不住,骑着自行车去了他家。我们聊了一晚上,似乎也没怎么细聊看海的事儿,天快亮时睡了一会儿,一早起来就骑自行车去了周口,在新华书店买了仅有的两本《普希金长诗选》,夜深时回到了他家。

那个暑假余下来的时间,我几乎天天捧着这本诗选,看了一遍又一遍,如今想来,梦想、励志,对远方的向往,对爱情的想象,都包含在对这本普希金一遍又一遍的阅读里了。或许,青春就是从那本书开始的吧。

2015年,我在河南老家的房间里又找到了这本普希金,只是缺了几十页……

何况,就是普希金,他在那首《致大海》里写道:

“再见吧,自由的元素!

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

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

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所以,到了上海,怎能不去看海呢?我对身边的许多同学不大理解,难道他们不喜欢大海?不喜欢大海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骄傲的美闪烁壮观?不管他们,看我的海,让他们去说吧。

一出上海市区,便是另一个上海。大片大片的农田。土地平坦,一眼望不到边。真是让人惊讶!倒和我的故乡有几分相似。但许多许多河沟水汊,又提醒着这里本是江南水乡。汽车奔驰,公路似乎没有尽头。我一路上止不住的向往,设想着看到大海时就大声背诵一位作家的《读沧海》:“我带着千里奔波的饥渴,带着长岁月久久思慕的饥渴,读着浪花,读着波光,读着迷朦的烟涛,读着从天外滚滚而来的蓝色的文字,发出雷一样响声的白色的标点……”

记不得在哪里转了汽车,转了几次,总之,后来便下了车,步行。穿过农田,有些夏季的作物还残留在田里。我们远远地看见几处写着“海滨浴场”字样的地方,直到近前,显然已经废弃了。后来,终于远远地望见了前方水天相接,泥黄的水面……

没有蓝色的浪翻滚起伏,没有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希腊当代诗人亨里克·诺德布兰德写道:“最终,我们不曾到过任何地方,除了我们曾经旅行过,正如我们带着这些词语返回家乡。”前段时间在西藏旅行,沿途看到许多少年骑行者,在烈日下全身裹严,在318国道上奋力骑行,真是佩服有加,心向往之,不禁又想起了二十多年前那次上海看海的经历。或许,青春总是相同的,只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表达形式吧。

那次经历,许多细节如今都记不确切了。但记得特别清晰的是,那天下午,满身疲惫的我们,最终到了一个安静的小镇,外高桥。在一家小餐馆里,我们吃了一顿水饺,肉馅里加了一种细细的青菜,茴香,我第一次见。那么细,那么整齐。我们就坐在路边吃。初秋的下午,小镇好安静。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吃茴香,茴香馅水饺,真是喜欢。

大二暑假,我们又有一次远征!向南。我和另一位初中同学,还有他弟弟一起,从驻马店乘火车去广州,转汽车过佛山、开平到恩平,我们在恩平一条叫锦江的河里游泳,我心里想着再往南不远就是南中国海了,那里可是真正的大海,只是什么也没有说,像什么事都没有一样。

(原标题《青春看海记》)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冻结)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 柳向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