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7月25日警告
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全球多地扩散
已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
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
截至7月24日
广东佛山市5个区已累计报告
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日(7月26日)
#广东人近期出门尽量穿浅色衣服#
迅速冲上热搜
因为在蚊子眼中
你穿的颜色
就是它们锁定目标的信号灯
蚊子眼中,你是什么颜色?
最近,许多广东朋友可能都收到了“出门穿浅色衣服”的温馨提示。这背后藏着一个让科学家们着迷的“蚊子视觉”秘密。我们总以为自己是凭空成了蚊子的“天选之子”,其实,蚊子找到我们,靠的是一套精准的“导航系统”。
想象一下,一只蚊子正在巡航。首先,它能从10米开外“闻”到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这就像是美食地图上的一个标记,吸引它循迹而来。当它靠近后,我们的体温和汗液中的乳酸等化学物质,则像是餐厅门口闪烁的霓虹灯,为它精准定位。然而,在发动最终攻击前,蚊子的视觉起到了关键的“确认”作用。
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研究揭示,当蚊子感知到二氧化碳后,它的大脑仿佛被按下了“攻击模式”的开关,开始对特定颜色产生浓厚兴趣。实验证明,红色、橙色、黑色这类长波长的颜色,在蚊子眼中极具诱惑力,科学家推测这可能与人类皮肤反射的光谱有关。相反,绿色、蓝色、紫色以及白色等浅色,则很难勾起它们的食欲。所以,当你穿着一件鲜艳的红色或沉稳的黑色T恤走在户外,在蚊子眼中,你可能就是一个移动的、散发着诱人二氧化碳气息的“超级靶心”。选择一件浅色衣服,相当于为自己披上了一件“隐身衣”,能有效降低被蚊子锁定的概率。
“痛到弯腰”的基孔肯雅热
这件关于穿衣颜色的小事,在当下广东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由“花斑蚊”(学名白纹伊蚊)传播的基孔肯雅热疫情。
“基孔肯雅”这个听起来有些拗口的名字,源于非洲土语,意为“痛得弯腰驼背”,形象地描述了患者的痛苦状态。
它和我们熟悉的登革热是“近亲”,都由伊蚊叮咬传播,但两者又不尽相同。它们都会引起发热和皮疹,但基孔肯雅热最典型的特征是剧烈的关节疼痛,尤其集中在手腕、脚踝等小关节,那种“弯脊之痛”让许多患者刻骨铭心,且疼痛持续时间可能更长。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起行动,让蚊子“无家可归”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一场全民参与的“灭蚊大作战”已全面铺开,核心战术直指蚊虫的“命脉”——积水。要知道,传播病毒的白纹伊蚊,其幼虫的生长离不开水。一个被随手丢弃的瓶盖、一片落叶凹陷处、一个阳台花盆的托盘,只要有少量积水超过一周,就可能变成蚊子的“育婴堂”。
因此,“翻盆倒罐清积水”成了我们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最有效行动。检查并清理家中及房前屋后所有可能积水的容器,为水培植物勤换水,让蚊虫无处孳生,这是从源头上切断病毒传播链。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你的“三件套”:打造蚊子勿扰模式
除了清理环境,个人防护的“三件套”也必不可少。
首先,穿上我们开头提到的浅色长袖衣裤,为自己建立物理屏障。
其次,在家中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使用蚊帐。
最后,在皮肤裸露处涂抹含有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驱蚊液。
若不幸被叮咬,可用清凉油膏止痒,最好不要用指甲掐“十字”,以免造成感染。
若出现突发高烧、关节剧痛、皮疹等疑似症状,请务必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您的旅居史。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不要自行服用布洛芬或阿司匹林等药物,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这场与蚊子的战斗,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从选择一件浅色衣服出门,到随手清理一处积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正是我们构筑健康防线的坚实砖瓦。
还有这些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速速收藏👇
今天,你穿对颜色了吗?
(资料来源:深圳疾控、央视新闻客户端、广州日报、佛山日报、把科学带回家)
转载请标注来源读特客户端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