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园可以钓鱼了?记者一探钓鱼热背后蕴藏的新商机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文灿 文/图
07-26 12:4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

中国商事主体第一端

摘要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东湖公园、洪湖公园、深圳湾公园等垂钓点,一探钓鱼热背后蕴藏的新商机

今年6月,深圳出台新规划,明确将在符合条件的公园、河流、海岸线以及景区、农地水塘等区域,科学布局多样化的垂钓场所。深圳的公园能钓鱼了吗?哪些公园可以垂钓呢?去公园钓鱼的有哪些人?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东湖公园、洪湖公园、深圳湾公园等垂钓点,一探钓鱼热背后蕴藏的新商机。

日前,市民在东湖公园钓鱼区“渔乐园”钓鱼。

深圳湾:Z世代涌入“垂钓圈”

曾被视为“中年大叔”专属的休闲活动——钓鱼,如今在深圳湾却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下午6点,暮色笼罩深圳湾,海浪轻拍栈桥。沿江岸护栏,一排排钓鱼竿整齐排开,构成独特风景。这里水质清澈、视野开阔,是许多垂钓者的“心头好”。正值暑假,现场不少学生带着专业装备在此垂钓。

“坐在这里吹海风,等鱼儿上钩的过程特别放松,比宅家打游戏有意义多了。”刚结束中考的殷同学熟练甩出鱼线,笑着告诉记者。他和表弟下午5点就到场,计划钓到7点,然后回家吃饭。“接触钓鱼才一年多,对我们来说,这不仅是课业压力外的解压方式,更是与自然相处的乐趣。钓到的鱼通常都会放生。”殷同学表示。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都市生活中,垂钓正成为越来越多深圳年轻人的放松途径和社交场景。它不再只是消遣,更代表着追求宁静、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中国钓鱼协会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钓鱼人群中25岁至44岁中青年占比达46%,已成为钓鱼主力军。在年轻人活跃的社交平台上,钓鱼相关视频的发布量近年来井喷式增长,抖音知名钓鱼主播粉丝数从数百万到数千万不等,以“垂钓”“路亚”等为关键词搜索,B站UP主的数量超过1.5万家。

东湖公园:“垂钓+”开启亲子新场景

深圳拥有丰富的海岸线及水域资源,垂钓爱好者群体庞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追求渔获,更注重垂钓环境、社交氛围及配套服务,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为创业者提供了多元化盈利路径。

与深圳湾的自然野趣不同,东湖公园正探索“垂钓+”精细化运营模式。今年5月,改造升级后的钓鱼区“渔乐园”正式试营业,在保留原有生态基底的基础上,精心打造了集垂钓、自然科普、社交互动于一体的复合型休闲空间。

走进“渔乐园”,垂柳依依轻拂水面,石板步道蜿蜒其间。炎炎夏日中,绿荫仍带来丝丝凉意。这里环境舒适、鱼种丰富,吸引不少家庭前来。

“垂钓环境很友好,特别适合带孩子来。不仅有绿荫遮阳,鱼种也多,方便教孩子认鱼,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常年在此垂钓的李先生表示,新升级的环境好,收费也合理。

“休闲垂钓,是一种生活方式。每周末客流50多人,家庭为单位的群体占比较高,园内还设有小朋友的游玩区。”渔乐园店长刘志鸿介绍,“下一步,我们将联合深圳市钓鱼协会,通过举办钓鱼文化展览、讲座等活动普及知识,推动垂钓文化传承,让传统休闲活动焕发新活力。”

罗湖区东湖公园园长陈锐表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东湖公园就是深圳钓鱼爱好者的聚集地。为满足不同需求,除渔乐园收费外,公园内还设有免费钓鱼区域,总面积约2.8万平方米。”

规范管理:多措并举守护垂钓安全

当前,钓鱼已成为深圳公园的一道独特风景,但如何做好管理保障、减少不文明垂钓行为,成为新课题。

但记者走访时发现,深圳湾公园将北桥划为禁钓区,南桥设为可垂钓开放区,在南桥区域还是存在“一人多竿”现象,最多同时架设5根鱼竿等不文明现象。“周末人特别多,自行车来回穿行,鱼竿摆得太密,既影响他人,也存在绊倒行人的安全隐患。”正在散步的市民王先生表达担忧。类似情况在洪湖公园也同样存在。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表示,深圳湾公园将在钓鱼开放区统一配备标识牌、防滑垫、救生设备、照明和监控;结合公园实际,明确垂钓点位和时间,规范垂钓方式和饵料;制定规则引导文明钓鱼,并加大宣传引导,提示违规钓鱼安全隐患;加强现场保洁,倡导市民带走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罗湖区东湖公园表示,将严格执行垂钓准则,要求一人一杆,禁止锚鱼、电鱼、网鱼等行为;在公园入口及湖岸沿线增设文明垂钓提示牌,引导市民在指定区域垂钓;增设救生圈等救生设施,安装水域监控系统,实时监测钓鱼区安全情况。

(作者: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文灿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