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时代,儿童教育再次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在幼儿时期究竟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幼儿教育小学化或复古化或西化好不好?幼儿教育的核心又是什么?3月9日,历经八年教研与实践论证,国内首个通过中国教育学会评审的《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专用教案在京正式首发。该教案填补了国内学前教育本土化教学体系的空白,并明确提出,应将幼儿性格培养作为幼儿学前教育的首要任务。
此次首发式由深圳崇德动漫、青岛出版社共同主办,深圳市乐学乐园儿童性格养正研究中心承办,中国教育学会提供学术支持。
有资料显示,哈佛大学“格兰特研究”历时76年,研究268位男性幸福人生的关键,调查研究表明:幸福人生的关键在于良好性格。而良好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七岁之前。性格养成的第一个敏感期是0-3岁,第二个敏感期是4-6岁,孩子后天包括言行在内的一切皆来自对成人的模仿,模仿定行为,行为成习惯,习惯成性格。因此,幼儿的模仿期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期。
同时,目前,各国都在加强幼儿教育的管理和投入,在教育内容上无一不看重本国背景和民族文化。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不少专家也指出,学前教育不能盲目跟从西方教育模式,必须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认同感。
《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的推出,是落实中央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举措。该套教学法是国内学前教育领域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不久前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评审中,专家们一致认为,《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在涵养孩子的共情意识、文化认同及专注力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代表了目前中国学前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儒学现代化方面更是有创新的成就。本次首发仪式上亮相的《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教师专用教案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共计14本,首次明确提出将幼儿性格培养作为学前教育的首要任务。
“这套教案的最大亮点是将儒家文化有机地融入幼儿教学指南的五大领域,并把五大领域的要求有机地融合在游戏、手工、音乐、舞蹈、课堂话剧表演、绘本故事等教学环节中。”该教学法主创赵先德介绍说,教学中以儒家文化的仁爱意识及专注力为指导思想,将儒家文化现代化用于以上的教学手段,将0至6岁分为四个年龄阶段设置教案,共有113个原创flash动画课件,1169个游学活动,867个美工活动,110个课堂话剧,总字数超过258万字,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他举例说,如大班主题课程《颜回吃粥》的故事诠释了《论语》里所提到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3-4周的教学时间内,通过绘本、flash动画、话剧表演、游戏、手工等各种方式拓展、衍生、内化,让幼儿真正理解这句话。同时在健康领域,进行关于健康饮食和珍惜粮食的延展,让幼儿实际学习如何煮粥和食物搭配等。在语言领域,通过绘本及FLASH故事的形式,积累幼儿词汇量及背景知识,培养其理解能力。在科学和艺术领域,带领幼儿进行环保创意手工,用废旧报纸制作故事中的柴火,用纸杯制作故事中小鸟的窝等。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同时,培养了幼儿的专注力和动手能力。在社会领域,教会幼儿如何处理“不被人理解”的情绪。同时配合儿童戏剧课,让幼儿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能够与故事中的人物共情,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内化其中良好的品性德行。
出席发布会的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念鲁表示,本套教学法,把传统文化教育从小落实非常有意义,幼儿阶段是养成孩子性格的关键时期;本套教学法不是传统的说教,而是在体验中学习、建立正确价值观,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编辑 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