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疾”——记东莞市大朗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的7名医护

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戚嘉琳 文/图
2020-04-14 19:38
摘要

在莫碧君的护理下,赵大叔的手脚不仅恢复了往日的灵活,还能简单地和她聊两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东莞市先后派出了三批医疗队,入荆楚大地,驰援湖北。其中,张艳红、曾雄英、黄桥、郑雨亭、莫碧君、黎秀娟、罗秀珍这7名医护人员均来自东莞市大朗医院。他们与湖北以及全国的医务工作者一起,英勇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谱写了一曲白衣战士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的英雄壮歌。

上期,读特推出了《披“荆”斩“疾”》上篇报道,记录大朗7位白衣战士和荆州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动人事迹和顽强精神。本文为下篇报道。

(一)彼此守护

2月29日,是黎秀娟支援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第十天。她主要负责重症隔离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病房里,有一位78岁的老奶奶。“姑娘,你手热乎不?”每次为老奶奶治疗后,她都会这样问黎秀娟。黎秀娟以为是老奶奶的手凉,想让人帮忙热一下。一摸,黎秀娟发现她的手热乎乎地,“这才发现老奶奶是在关心我,怕我不习惯这里的天气。”

最近,老奶奶时常默默地掉眼泪,还会一个人悄悄下床,扶着墙壁走到病房外的走廊上。

留意到老奶奶“奇怪”的举动后,黎秀娟经常利用空闲时间和她交流。“我这样子不听话,你们就会多留意我一点了。我知道你们忙,但是我还是想多看看你们。你们从广东来这里帮我们,我真的很感动。”老奶奶把黎秀娟的手,握得紧紧的。或者是重症隔离病房的环境让老奶奶害怕了,或许是因为太过于想念家人而感到孤单了。

自那以后,每次护理完老奶奶准备离开病房的时候,黎秀娟都会用手摸摸她的脸,再牵牵她的手,告诉她大家在荆州都很好,让她也好好加油,早日康复与家人团聚。

老奶奶的病情在慢慢好转。这天,她从重症隔离区转到了普通隔离区。离开时,她主动吆喝黎秀娟:“姑娘,我们拍张照吧!”

十多天来,尽管每天都是住处、医院“两点一线”,忙着治疗、监测、记录每一位患者的病情变化,但能亲眼看到病人一天天在好转、危重症病人逐渐减少,黎秀娟的内心还是充满了成就感。

夜里,荆州的街上,冷清、寂寥。

警察早早等候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门口,护送下夜班的护士回酒店。十分钟的路程,十足的安全感。

(二)全城亮灯

上午7点54分,莫碧君下班回到了酒店。拉开窗帘,温暖的阳光瞬间涌进房间里。“希望每天都艳阳高照,我们定能闯关夺隘,走出阴霾。”拥着温暖的阳光,莫碧君安然地睡了一觉。

蛋白粉、营养麦片、纸尿裤......这边,曾雄英又提着大包小包的物资往医院里去了。

昨天,有个患者转入了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瘦弱的身体上,插满了各类仪器的管子。曾雄英查看患者生活用品时,发现他没有什么生活用品,而且没有营养品。把大包小包的物资送给病人后,曾雄英不断鼓励他要树立信心,早日从ICU病房转出。

“英雄哥真的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小姐姐。”同事们说。看到阴雨天大家的衣服干不了,她主动让出烘干机给队友。看到病人缺少物品,她二话不说就从自己为数不多的库存里一件件腾出来拿到医院......

战地里,东莞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和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3月5日,在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主任高祖梅的邀请下,东莞市伤口造口学科带头人张艳红带领大朗医院的6位同事,在医院内开展了体位管理课程。课程内容同时在ICU里推广,张艳红指导大家巧妙地利用滑动布、叮当猫手套等护理用具,协助病人翻身、移位、摆舒适体位,减轻护士工作强度。医疗队不断提高护理的质量,把东莞的护理特色、优质的护理经验带到了隔离病房,得到了患者和同行的高度认可。

晚上7点,东莞全城亮灯致敬57位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脸肿、眼肿、鼻肿......我到底怎么了......”“感谢默默为我们提供帮助与支持的你们!你们也辛苦了!感恩有你们!”队员们看着自己的脸,觉得熟悉又陌生。

脸上的那一道道伤痕,是时代赐予的功勋章。

(三)将帅心忧

时已暮春,草长莺飞。

3月6日,是张艳红支援以来最开心的一天。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郭小雪护士终于出院了。2月,郭小雪在工作期间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住进了ICU。千里之外,钟南山院士线上帮郭小雪会诊。经过大家的努力救治,郭小雪康复出院。“能看到她出院,是这段时间以来最开心的事了。”张艳红说。

然而,莫碧君的心情却很低落。“程大叔的病情突然恶化,他的情况有点不太好......”本来程大叔只需要用高流量吸氧机,现在却用上了气管插管呼吸机、CRRT治疗。看着程大叔的病情如此发展,赵大叔也不见好转,莫碧君一整天的心情都跌到了谷底,不断在心里祈祷他们快点好起来。

莫碧君不敢走远,在程大叔的床边静静地守候着。直到同事来交接工作,她依然不放心,留下来继续为程大叔做护理。病房里异常安静,只听见莫碧君因为担心而急促不平的呼吸声。慢慢地,各类机器的声音回归正常,程大叔的生命体征平稳了。此时,莫碧君下班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2个小时。

战士行千里,将帅心担忧。7位白衣战士支援荆州已经半个月了,大朗医院黄兴城院长和梁桥安副院长始终放心不下。视频连线成功,看到大家的面容和出发时无异,黄兴城心上的石头落了一大半。视频的最后,黄兴城照例叮嘱大家:“一定要平安回来!”

7位白衣战士,背后可是7个幸福的家庭。

(四)默默坚守

ICU的角落里,一台完好无缺的血气分析仪始终无人问津。因为很多医护人员还不会操作。

据了解,在东莞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21名护理人员中,从事过重症护理工作的只有三分之一。有的护理人员原来是在门诊工作的,有的原来是在产科工作的,所以大家对ICU里的流程并不清楚。机器多、型号复杂,没从事过重症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看都看不懂。

3月7日,黄桥上传了一段视频到援荆护理学习群上。他亲自示范操作血气分析仪,并录制了视频供大家一起学习。黄桥是21名医疗队队员中唯一一名男护士,“他很有担当,重活累活都抢着干,非常主动照顾好其他队友。即使生病不舒服了,他也一直为队里的事情操心。”张艳红告诉记者,黄桥是一位好哥哥,更是一位好老师,“他充分展示了我们大朗医院重症护理的实力。”

黄桥不但完成了自身工作岗位任务,还承担了广东医疗队指导与教学的任务,多次进行急救仪器设备操作示范指导。“桥哥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能力担当。”曾雄英也在努力地向黄桥看齐。

黄桥是个话不多的人。支援荆州以来,他一直默默坚守,竭尽所能。关键时刻,总能站出来,做大家背后那座坚定而有力的靠山。

受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影响,2月24日,黄桥在战“疫”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组织考察,3月9日晚,黄桥和5位队员在党旗前宣誓,成为了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30天的支援,这让黄桥更加懂得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我会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更加用心地护理每一位患者。”面向党旗,黄桥坚定地说。

(五)尽己所能

为了展开集中救治,郑雨亭需要把一位阿姨转床到隔离区的病房。郑雨亭费劲口舌地对阿姨做了半天的思想工作,这位阿姨仍然非常抵触,怎么也不愿意转床。“转到隔离区的病房后,你的治疗和护理工作都是由我们广东医疗队负责的哦!”郑雨亭话一说完,阿姨立马就答应了转床。“有你们在,我很放心!”她告诉郑雨亭。

黎秀娟还没回到酒店。把紫外线灯的电源关上,让消毒所产生的味道散去后,郑雨亭帮她把房门关上了。每当黎秀娟上班后,郑雨亭总会计算好时间,帮她把紫外线灯的电源和房门关闭。做完这些后,郑雨亭各打了一份饭放到黎秀娟和罗秀珍的房门口等她们回来吃。她就像一位大姐姐,努力地呵护着队里的两位妹妹。

隔离区病房里,黎秀娟正在给患者喂晚饭。待患者吃完晚饭约半小时后,黎秀娟拿来西药给患者吃下。半小时后,黎秀娟再次端来了一碗中药。看着患者把中药喝完后,她协助患者解完小便后才下班。这个工作本可以交给下一班的医护人员,然而黎秀娟说:“每一位患者对我来说都这么熟悉,我想为他们再做多一点事情。”

晚饭后,张艳红例行来到大家的房间“查房”。确认大家都安全回到了,她才安心去忙下一项工作。

医疗队的队员们,都是一个个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她们挺身而出,将自己幻化为“超人”,尽己所能,拯救这座城市每一位病人。

(六)铭记战友

出院的人数越来越多,在院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少。

3月10日,赵大叔醒了。

莫碧君默默地看着赵大叔,经过将近两个多星期坚持不懈的护理,两人似乎已是认识多年的生死之交。眼泪在彼此的眼眶中转动。但是,她不能哭,她还要去护理下一个患者。

3月14日,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的患者数量已经由2月23日的13人,降至3人。连续15天,荆州市病例零新增,5个县区患者已经清零。

上午11:00,赵大叔顺利拔除气管导管。经鼻导管高流量给氧,赵大叔的血氧饱和度慢慢恢复到100%。在莫碧君的护理下,赵大叔的手脚不仅恢复了往日的灵活,还能简单地和她聊两句。“我15岁就开始跳交际舞了。”他告诉莫碧君。莫碧君鼓励他,一定要早日康复,这样就可以一起去街边的公园跳交际舞了。

看到心电监护仪上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莫碧君才安心地下班。这是她支援荆州后,第一次脸上挂满笑容地下班。

当莫碧君拿起手机一看,却发现满屏都是“英雄一路走好!”“战友一路走好!”。战友王烁同志不幸因公殉职了。悲痛瞬间赶走了喜悦。莫碧君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回驻地酒店,“第一次觉得回酒店的这条路这么漫长......”

在抗“疫”即将迎来胜利之时,王烁永远地离开了。“你没有倒在抗疫战场上,却倒在冒失鬼的车轮下......你是最美逆行者,你是广东医生精神的生动写照,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朋友圈里,莫碧君惋惜地说。

可叹紫金山没了他的回望,可叹白云山不见他的徜徉,可叹珞珈山空等他的拜访。

然而,彼此深知,现在大家还身处战“疫”一线,这场仗还没打完,对战友最好的悼念,就是擦干眼泪,化悲痛为力量,为夺取疫情战争的最后胜利继续战斗。

归期已定,莫碧君提笔写了一封信给赵大叔。信里,莫碧君说:“您醒过来了,这是我们,也是您不放弃、不言败,共同努力坚持下来的好结果......希望您能够继续坚持下去,积极锻炼,早日康复出院。”

护理赵大叔将近一个月,莫碧君看着他从昏迷中一步步地醒过来,直到能够自主呼吸,跟医护人员进行交流。“这个过程特别艰难,看到赵大叔慢慢地康复,心里特别感动,特别开心,希望明年能再来荆州看望一下赵大叔。”

(七)一切值得

上完最后一班,黎秀娟失眠了。凌晨,一位晚期癌症合并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经过一番抢救,她还是去世了。

张艳红和几名队员轮番上阵,不断安慰她。没想到黎秀娟还反过来安慰大家,“我没有害怕,只是心里有点难受。我已经尽最大努力帮阿姨做一些事情,尽量让她舒服一些了......”只有不到一个月重症病房工作经验的她,已经蜕变成了心中坚强而又勇敢的样子。

从医院的窗户往街上看,曾雄英讶异了。27天前这条街上空无一人,只有医务人员穿梭其中。如今窗外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抗‘疫’虽艰辛,但看到胜利在向我们招手,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

上午7点,是罗秀珍的最后一班岗。检查了一遍防护服,罗秀珍没有发现异常。准备进入隔离通道前,张艳红再三检查,发现她的裤腿内侧有个小洞。心里咯噔一下,罗秀珍知道自己不能大意,感叹道:“还好有红姐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八)夹道相送

3月19日上午,东莞支援荆州医疗队从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转移到高铁站附近的酒店休整。离开之时,荆州群众夹道相送。

3月27日,在东莞支援荆州医疗队返莞后的第八天,湖北省荆州市最后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院。至此,荆州市累计出院1528例,实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人“清零”,并且新增病例连续28天为零。

2020年的春天,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那些在春天里挥洒汗水、忘我付出的人们,注定将为历史所铭记。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戚嘉琳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