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博40年 | 刘剑波:披荆斩棘“国家一级博物馆”备考路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魏丹 张越洋 景文丽 吴剑雯(实习)/视频
2021-12-28 15:44

2012年可谓深圳博物馆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

2012年12月16日《深圳特区报》上刊登了一则消息:“2012年12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为2012年新增的17家“国家一级博物馆”授牌,深圳博物馆榜上有名,深圳博物馆副馆长蔡惠尧上台领取国家一级博物馆牌匾。”

今天,步入位于市民中心东翼的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在大堂前台抬眼就能看到大理石墙壁上挂着散发着耀眼光芒的“国家一级博物馆”牌匾。

学霸级别的“答题备考”能力

从2008年5月首次开展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开始到2020年12月,国家文物局累计发布了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结果,全国共有204家博物馆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深博是在2012年第二批评选中脱颖而出,获此殊荣。

“我们的综合得分全国排名第二, 仅次于国家博物馆。”忆起往事,深博行财部主任刘剑波依旧难掩激动之情。时任深博馆办负责人的他,当年协助馆领导主抓申报材料编写汇总。那是一个漫长而煎熬的过程,为了这次申报,全馆上下总共整理出满满当当一大柜子的材料,最终交到评审专家们手上的材料都有20厘米厚。

“A4纸、双面打印、20厘米厚。”刘剑波强调说,“材料的搜集、整理、汇总工作历时半年。”2008年国家文物局首次开展国家一级博物馆定级评估,首批公布了83家一级博物馆。“2008年全馆上下忙于历史民俗馆筹建工作,没有申报。到2012年,我们决定试一试。当时心里也没底,毕竟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博物馆,在馆藏文物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获评,非常振奋。”

整个评估过程包括:资格审核、专家打分、现场复核、综合评议、社会公示等。刘剑波说:“对我们而言,就是按照评估体系,有的放矢地准备。”总计1000分的评分细则涵盖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等博物馆工作的各个方面。“有点像考试答题通关。针对评估体系,我们进行了广泛思考、深入挖掘,就是针对评分标准找到得分点、亮点。”刘剑波说,“需要准备的材料非常多,这些材料不是一个部门能准备齐的,馆领导亲自参与,是一个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的过程。”

扎实的基本功助力“一路通关”

能够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除了学霸级别的“答题备考”能力,更重要的还是深博扎实的基本功。“总分1000分,有的项目就1分、2分,评审项目有几百项,特别细致。”刘剑波说。深博能够以总分第二的成绩从百余家同批次申报的博物馆中突围,靠的还是硬实力。无论是人员的学历结构还是综合管理、制度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题展览的数量和质量,深博都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志愿者、讲解员、配套教育活动等更是加分项。

尤其是专题展览,刘剑波表示,深博曾4次在“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中斩获殊荣。“在2012年,深博是2次获奖。到现在,是4次获奖。”刘剑波说。“获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非常不容易。全国有上千家博物馆每年要举办大大小小上万场展览,最终只评选出年度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直到今天,刘剑波都还清楚地记得,在经历了资格审核、专家打分之后,专家组亲临深博进行复核,“在2楼会议室,3位专家现场复核材料,除了会议桌上厚厚一摞文件,专家身后的围桌上也堆满了各种材料。”刘剑波说,“除此之外,专家们还进行了现场考察。考察路线经过精心设计,根据我们的报送材料,我馆专家将评审考察点及我们的闪光点再一次在考察路线中重点强调。后来省内外多家兄弟单位在申报国家一级博物馆时专程来深博交流取经,学习经验。”申报过程虽然备感煎熬,但只要结果是好的,一切就都是好的。

2012年12月深博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之后,深博还接受了2次来自国家文物局的运行评估考核。“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招牌不是一劳永逸的。每过几年,国家文物局还会不定期地检查、考核,不达标者将直接降级、摘牌。”刘剑波说,“到目前为止,深博共接受了2012年度、2014-2016年度两次运行评估考核。两次考核,深博均成绩不俗,处于成绩榜单第一梯队。”

“四大饭桶”和“拼命三郎”

申报国家一级博物馆对深博来说是一次大考,对主要参与申报工作的刘剑波来说亦何尝不是?2008年才从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专业硕士毕业,工作4年,就担此大任,刘剑波自言,在深博工作就是这么锻炼人。原本有留京工作机会的他,2008年偶然得知深博在北京高校招聘博物馆专业人才,第一时间投递了简历,“那一年深博在北京有三个面试点,北大、人大和北师大。”刘剑波说,“我去了北师大,面试的时候,面试官发现我不是北师大的,我立马就紧张了,声音提高了几十分贝。后来有同场面试录取的同事反映我声音洪亮,我这才悠悠告诉他,不是我嗓门大,而是我当时超紧张。”“当时我们那批一共录取了7个人,其中只有我一人是中央民族大学的,其他都是北大、人大、北师大的。他们是学霸,我是学渣。”刘剑波自嘲说。

2008年3月5日面试,3月19日刘剑波就坐上了开往深圳的火车,第一次踏上深圳这片热土。“下了火车,也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当时就有路人特别热心告诉我该如何坐车、换乘。3月的北京刚停暖气,春寒料峭,深圳已经很暖和了,空气中还飘着桂花香。馆里的集体宿舍安排得特别好,来了拎包入住就成,小木床、衣柜、被子都安排得妥妥的。”刘剑波说。

“我们这批人是因为2008年深博新馆开馆才被招进来,有的同事3月份一来就立马投入到新馆建设的工作中,直到毕业论文答辩时才回学校。”刘剑波说。新馆开馆时间紧、任务重。“时任市文化局局长陈威到博物馆检查开馆筹备工作,到了我们办公室发现三张折叠床全部都是打开的。当时我和另外两个同事晚上都睡在办公室。”刘剑波说。他表示,加班对深博人来说是常态。“这也是对老一辈深博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的继承。2018年筹办‘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馆里就准备了50张折叠床给大家。”

有一次加班到晚上10点,刘剑波才从市民中心乘公交返回老博物馆集体宿舍,不想还没下车,同事的电话就打来了,“剑波你快回来”,语气沉重。刘剑波心下一惊,以为有大事发生,当即找来援兵,把他的宿友拉上,立即打车返回市民中心。去到一看却是傻眼了,原来是领导看大家加班太辛苦,叫来宵夜砂锅粥犒劳,同事这是喊他们回去喝粥呢。青春年少胃口好。“我一口气吃了2碗,当时我们4个同事,自嘲说咱是四大饭桶。”一晃十多年过去,少年渐入不惑,深博是最美好的青春记忆,所有味道尽在其中。

编辑 产品-魏丹(视频直播)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刘思敏,产品-赵偲容(视频直播)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魏丹 张越洋 景文丽 吴剑雯(实习)/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