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人员的舒心“避风港”!南园街道健康驿站关爱行动二三事

读特记者 马小晗
2020-04-05 19:09
摘要

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第一家健康驿站于2月5日正式启用,第二家健康驿站于3月18日正式启用,截至4月4日,两家驿站累计接收集中隔离人员1337人。

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第一家健康驿站于2月5日正式启用,第二家健康驿站于3月18日正式启用,截至4月4日,两家驿站累计接收集中隔离人员1337人。短短隔离期内,驿站管理方用真诚的交流和贴心的服务为隔离人员打造一个安心、舒心、欢心、爱心“避风港”,在隔离人员内心架起了友谊之桥、亲情之桥。涌现了一个个暖心小故事。

4月3日,解除隔离的留学生欣馨(化名)在南园街道健康驿站前台留下了一盒绿豆糕,外盒上写着满满的感谢、祝福话语,“从飞机降落的那刻,就感动的想哭,这一路,从南航的工作人员,机场的工作人员,再到各个点的防疫人员,最后到隔离酒店的防疫人员,遇见的你们都让人温暖!回家之路也许漫长而曲折,虽然不容易,但‘回家真好!’”“TO健康驿站的所有工作人员:谢谢!!!这十四天,真心感谢你们的照顾!感谢你们的付出!辛苦了!”简单的话语,饱含着小欣对所有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也反映出南园街道健康驿站对集中隔离人员的关心关爱工作成果。这样的事在南园街道健康驿站并不是首例,开站以来发生过很多这样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暖心事例,比如驿站初期租车难问题就是解除隔离的李小姐搭桥帮忙解决的。

两家健康驿站先后接收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湖北等地的返深人员、国外返深人员等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象,一次次真诚的交流,拉进心与心的距离。据悉,南园街道两家健康驿站都建立了多个客人交流关爱群,驿站管理方与所有客人齐聚一“堂”。驿站管理方不仅全天候在线解答回应客人关切,解答防疫政策、医学观察、法律法规、驿站服务保障等方面的问题,随时随地做到有咨询必解答,有难题必解决,确保客人的疑惑或困难第一时间得到回复,极大的缓解了隔离人员内心的不安;还大力传播正能量,不定时在微信群内发布各类指引,引导积极正面的舆论导向,对虚假的、错误的、反面的、不健康的言论及时驳斥,对消极的、负面的言论进行开解、劝导,对积极正面的言论广为宣传,积极点赞;并且鼓励客人在群里分享、吐槽。隔离的房门隔离不了交流,驿站这种亮出真心的举措赢得了客人的理解与支持,也使得客人负面的情绪得以及时排解,微信群慢慢变成一个心与心交流的场所。

一次次贴心的服务,换来理解与感恩

南园街道健康驿站不只是扎实完成“规定动作”,将福田区针对隔离人员的关爱礼包(包括书籍、体育器材、绿色植物等)及时发放到隔离人员手中,还在服务中主动挖掘需求,建站伊始驿站管理方就关注到隔离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精心组织一系列“自选动作”:联系街道文化站为驿站提供了一批儿童绘本、文体器材,供有需要的隔离人员随时取用;为在隔离期内过生日的隔离人员送上生日蛋糕和祝福,办隔屏生日会;开通心理关爱热线提供“心理按摩”服务,日常通过医务人员每天上门体温检测,酒店前台工作人员和客人的电话沟通,以及随时关注微信群里大家的发言,及时掌握隔离人员情绪变化,必要时联系福田区慢病院医师介入干预。

3月中旬,医务人员在进行日常体温检测过程中,发现隔离人员范某情绪低落,精神状态不好,驻点医生进一步耐心细致交流了解到范某有多年的抑郁症病史,到驿站后三天两夜没睡着,希望能够回家在熟悉的环境里调整状态,在核实其居住情况并向区指挥部报备后,立即为其办理了集中隔离转为居家隔离的相关手续,并派车将其送回社区,交由社区三人组落实居家隔离,目前范某明显好转。4月初,隔离人员刘某反映其小孩在隔离房间一直哭闹,两大人和小孩均两天一夜未睡觉,驿站管理方连夜协调相关街道和社区将其一家转为居家隔离,并于第二天早上派车将他们送回小区交由三人组落实居家隔离。驿站开站以来,先后在政策范围内为隔离人员解决各类问题30余起,高效化解了隔离人员的心理危机,避免了极端事件发生。

驿站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不但确保了驿站的顺利运营,更是收获了绝大多数隔离人员的理解、支持及感谢,这都在驿站告示墙上、在隔离房间内留下了痕迹。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马小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