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许科敏、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介绍制造业复工复产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记者从会上获悉,疫情对我国工业经济的负面影响持续显现,产业链循环严重受阻,企业生产经营受到较大冲击,主要指标波动超出预期。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8.3%,企业亏损面达到36.4%。在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有30个行业工业增加值降幅达到两位数,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冲击影响较大。
“以大带小”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
会上透露,工信部按照“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思路,全力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3月13日,牵头组建了跨部门制造业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工作专班,在随后的时间里,先后召开了全国工信系统推动复工复产,重点省份、重点行业复工复产三个电视电话会议,总结推广地方和行业复工复产的有效做法。
据了解,目前,国内钢铁、电子行业的员工复岗率均超过90%,纺织、汽车、机械、轻工等行业员工复岗率也在70%-90%之间。一些在全球具有竞争优势的维生素、抗生素、解热镇痛类的原料药企业生产经营已经恢复正常,复工复产率和主要产品达产率均在80%以上。全国92家龙头企业共带动上下游40余万家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在援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在央行、银保监会及相关金融机构支持下,3000亿支持重点疫情防控企业的专项再贷款已累计向5000多家企业发放2000多亿元。企业实际承担利率只有1.27%左右。5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已累计发放了2000多亿元,贷款利率低于4.55%。工信部联合民政部印发了《关于推动开展志愿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助力企业上云用云、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
截至3月28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开工率和复岗率分别达到98.6%和89.9%,比2月23日分别提升15.5个和38个百分点,比3月1日提高3.6个和22个百分点。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工业大省已基本全部开工。在一些龙头企业带动下,大量中小微企业加快推进复工复产,目前中小企业开工率已经超过70%。
梁志锋表示,接下来,我国将深入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的建设,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来推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
汽车产业链协同复工 整体开工率达97%
“每辆汽车都有上万个零部件,供应链企业也上千家,一家企业供应中断,就可能导致整车企业全线停产。”为此,工信部
把15家重点整车企业作为重点联系对象,其提出有关复工复产问题涉及到26个省市1300多家企业。经过协调,截至目前,上述所有供应链企业已经全部实现了复工复产。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自2月19日到现在,汽车行业企业整体开工率已由60%左右提升到97%,员工复岗率由50%左右提高到82%,总体达产率已经与去年同期水平相当。但是对汽车行业来讲,目前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整个消费需求不振的问题,即使目前企业复工复产率比较高了,但是由于市场需求不足,企业库存增加,有可能在后续的一段时间里,一些企业的达产率还会进一步降低。
为了解决这些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工信部已积极配合相关部委,研究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建议,督促各地区加快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目前已有广东、山东、吉林、海南和深圳、宁波、杭州、南昌等省地市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政策,相信后续会有更多刺激消费的政策出台。
原料药供应有保障 主要产品的达产率超80%
记者了解到,我国有1500多家原料药生产企业,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正常年份,我们原料药的产量在300万吨左右,我们也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正常年份出口在100万吨左右,大概出口占整个原料药产量的比重在1/3的水平。我国在维生素、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物、抗感染药物、皮脂类激素药物等等方面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也是最大的出口国,国际市场上的占比都在50%以上。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原料药出口量和去年同期相比是有所下降的,大部分产品大概下降了10%-20%,个别品种下降幅度达到30%。令人欣喜的是,经多方组织协调,到目前,全国原料药产业链复工复产率和主要产品的达产率都超过80%,部分品种产量也超过了去年同期的水平。接下来,工信部还将组织实施重点产品的监测和生产调度,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出口运输困难的问题,加强与世卫组织、外商协会、跨国药企的沟通和对接,组织企业有针对性的开展供给服务,保障国内国际市场供应,为全世界抗击疫情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电子信息行业复工情况良好
据透露,电子信息行业平均复岗率已达95%。从重点企业来看,中芯国际、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企业复岗率已超过90%;华为已全面复工,复产率稳定在90%;富士康27个主要厂区已复工81万人,整体复工率93.7%,近百家核心配套企业都已复工复产,带动上下游1万余家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稳定了全球供应链。从重大项目来看,长江存储、长鑫、华星光电、维信诺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产业链较长的特点,高度依赖供应链体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要协同复工复产。对此,工信部主要采取三条措施协助企业复工复产,其中包括:
一是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与重点企业建立“早沟通—晚反馈”机制,通过电话、微信、视频会议,实时掌握第一手情况和企业诉求,针对性协调解决问题,提供精准服务。
二是推进跨区域、全产业链复工复产。建立跨区域每日协调沟通机制,实时指导地方各级主管部门解决企业复工问题,并逐一跟进落实。例如,部分地区成立省市区三级工作专班,在解决人员返岗问题方面,通过专列、大巴“点对点”接外地员工返岗,协调专业力量对隔离员工进行核酸检测,提供隔离缓冲宿舍。
三是协调解决防疫物资需求。帮助企业协调复工复产所急需的额温枪、全自动测温仪、口罩等防疫物资。同时,推动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保障复工复产。
(晶报供稿)
编辑 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