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永街道复工复产指导服务组: 当起“店小二”,为复工复产通“堵点”补“断点”

读特记者 焦子宇 文/图
2020-03-27 19:07
摘要

福永街道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场硬仗,市委派驻福永指导服务组与街道、社区融为一体、并肩作战,甘当“店小二”为企业纾难解困,获企业纷纷点赞。

“为市委市政府重视中小企业点赞!”“老百姓有你们真好!”……在宝安区福永街道复工复产服务微信群里,经常会看到一些企业老板和负责人的真情流露。据悉,自全市复工复产以来,福永街道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场硬仗,市委派驻福永指导服务组与街道、社区融为一体、并肩作战,甘当“店小二”为企业纾难解困,获企业纷纷点赞。

工作组深入机场大酒店指导疫情防控

防疫盯得紧,助企业守好“安全关”

“疫情当前,大家首先要把疫情防控好,把安全生产抓好,把产能搞上去,要尽可能减少损失,千方百计让企业活下来。”这是工作组深入企业时经常要叮嘱的一句话。为确保防疫安全和生产安全,工作组紧紧围绕“五个100%、十个一律、四个重点”和“四查三帮两考核”要求,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去走访,做到全覆盖无遗漏。针对小微企业反映的缺口罩问题,工作组迅速想方设法找货源,在十几家厂商均不愿意接小单散单的情况下不放弃不抛弃,得到市委派驻宝安区临时党总支主要负责同志大力支持,最终为97家企业筹集到平价口罩2.4万只。

工作组筹集口罩等防疫物资

政策讲得透,让企业成为“明白人”

为让企业第一时间掌握“深圳惠企16条”“宝安撑企10条”等惠企政策,指导服务组专门组织力量研究,并连夜把申报指引做成“明白纸”,迅速分成5个工作小组“送政策上门”。大家在园区空地、企业食堂、空置厂房等地方“设坛开讲”,为企业答疑解惑,仅用7天时间就召开宣讲会112场,3250家企业参加。陈先生是一家电子烟龙头企业的高管,该公司在福永有员工1100人,年产值超过4亿元。疫情期间有哪些惠企政策?怎么申报?在没有政策宣讲之前,他心里有很多疑惑。工作组就把“官话”讲成大白话,手把手教明白,帮助公司成功申报各类政策补贴200余万元。

工作组深入园区企业一线了解复工复产情况

情况摸得准,给企业理出“问题帐”

摸准实情,才能干好实事。工作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企业复工复产问题诉求调查,采集样本979份,收集问题和需求600余个。通过认真梳理和分类,整理出一本“问题台账”,涉及“租金、口罩、融资”突出问题3个,共性问题16个,个性问题59个,形成《基层治理的十六个痛点问题》等4份调研报告。

此外,工作组还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劲头抓问题解决,安排专班负责销账,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比如,发挥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人才资源优势,推进校企招聘直通车,推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工人先锋大学圆梦计划”;筛选出59家企业进行电话回访,对已经解决的问题进行回复回应,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进一步了解情况。很多企业原本以为自己提的问题会石沉大海,接到回访电话后在惊讶的同时连连表示感谢。

诉求办得快,帮企业解决“烦心事”

“企业的事就是天大的事!”这是工作组每一位同志装着的一个信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龙女士是福海工业区一家电子厂的老板,为确保防疫安全和提高复工复产效率,她每天要给员工做好饭菜并带到公司,但平时5分钟的路因道路围挡需要绕行花上30分钟。了解情况后,工作组会同福永社区立即开展现场办公,研究优化卡口设置,第二天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用“深圳速度”赢得园区企业信任。

工作组深入园区宣讲惠企政策

惠企若干条,减租第一条。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房租成本占比大。对此,工作组充分发挥联动机制作用,主动与街道、社区沟通协调,得到大力支持,福永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过问、亲自抓,在短短一周内街道6个社区38家股份公司全部推出减免租金措施,减免金额达4300万元。为将租金减免、缓交等优惠落实到最终承租人,工作组还督促股份公司与物业转租人、最终承租人签订“三方协议”,并录入综合监管系统。曾先生是一家大型物流公司的老板,在看到“一房东”减租通知后,主动联系“二房东”希望减租却遭拒绝。接诉后,工作组第一时间上门督促“二房东”落实政策,发布减租通知,此举共惠及30多家企业。

党建抓得牢,为企业插上“腾飞翅”

“党建工作做得好的企业,经营业绩也相当好。”这是工作组在走访企业时发现的一个现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指导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中,工作组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双同步”工作。一方面“扶上马”,推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让每一名流动党员都能找到组织、融入组织生活、参与组织活动,同时建立起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送一程”,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深入实施党建提升工程,用“五个起来”凝聚起红色力量,让党旗在非公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第一线高高飘扬。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焦子宇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