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颗“碳卫星”获取首批观测数据

2017-01-25 03:37
摘要

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于2016年12月22号发射入轨后,日前,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已获取首批观测数据。

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于2016年12月22号发射入轨后,日前,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已获取首批观测数据。

经过平台测试、载荷加热排污等一系列工作后,我国首颗“碳卫星”的有效载荷于1月12号成功开机,13号转入在轨观测任务模式,日前,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已获取首批观测数据,这其中包括由“碳卫星”主载荷高光谱二氧化碳监测仪获取、经过地面处理生成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吸收光谱图,这也是我国从太空获取的第一组大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吸收高分辨率光谱图。

碳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师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究员 杨忠东:这些数据的获取意味着到目前为止,我们卫星的平台、我们的遥感仪器,也就是我们说的载荷,功能是正常的,可以获取当时我们设计目标希望得到的数据。

据介绍, 目前“碳卫星”仍处于在轨测试状态,工作人员正结合全球地面观测站点,对其传回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行验证分析。在确认其稳定、可靠之后,将对观测数据进行分级处理,并通过科学算法反向推算出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分布状况。

碳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师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究员 杨忠东:我们初步计划是到2月底或者3月初,基本状态能定下来,我们就开始正式的业务模式观测。积累足够的数据,提供全球二氧化碳(浓度)的分布图,提供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对地观测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分布数据,对下一步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包括节能减排提供数据支撑。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见习编辑 王行王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