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一封感谢信送到了南航深圳分公司。信的标题是大大的红字写着的“深圳市血液中心”,紧接着问候语的是一个挺特别的名字:卿黎飞。信不长,但字里行间留下的是满满的感动。信的最后,是患者的感受:“虽然我俩素昧平生,你却用你的行动挽救了一个即将消逝的生命,让我得以新生”。
4年,数万分之一概率,终于成功匹配
2016年,在学校一次献血活动中,卿黎飞捐献了血样并进行了HLA分型的检测,汇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4年过去了,2019年9月15日,头天晚上备战飞机维修机型考试到凌晨、还在熟睡的他被一通电话惊醒,是深圳血液中心打来的: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完美匹配。要知道,全国每年新添4万名白血病患者,少年儿童就占了50%。对于这些患者来说,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说是生存的唯一希望。而非血缘关系的骨髓供需者之间,匹配几率低至数万甚至数十万分之一。
得知消息后,激动得睡不着
得知消息的卿黎飞激动异常,通宵工作的疲惫一扫而空。他强按下激动的心,躺在床上久久才又睡去。他知道,要以最好的身体、精神状态进行捐献。接下来的日子里,虽然工作很累,卿黎飞坚持每周四次5km慢跑,学会了自己做饮食保证营养搭配。通过规律锻炼和饮食,他的体型越来越好,精神状态越来越佳。这一切,都是为了捐献那一天。
据理力争,父母从反对到支持
其实,当卿黎飞把这个消息分享给爸妈的时候,得到的并不是支持。为了安抚爸妈,他向血液中心的医生要来很多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资料,详细地了解了整个捐献流程和后续的身体反应、恢复过程等。随着对我国白血病情况和捐献匹配难度的了解,他更是不断坚定了自己要捐献的决心: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他仔细整理思路,用严密的逻辑跟爸妈讲道理。数次沟通,黎妈妈不止一次掉下眼泪,但最终他们还是被说服了。
“其实仔细想想,白血病患者里,有那么多孩子。他们的父母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担心肯定是会的,但是黎飞是在做救人的大好事,我们决定支持他!”。
深圳第322位、全国第9475位捐献者,成功救助!
2020年3月24日,是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大日子。早上6点30,卿黎飞在闹钟响之前就醒了。按照造血干细胞移植计划,卿黎飞已经住院3天进行前期准备和用药。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调养,他的状态调整完好。上午8点,卿黎飞已经平躺在床上,两名医生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准备工作。卿黎飞笑着跟安慰他的医生说:“没事,一点也不紧张。”,但不断起伏的胸膛还是悄悄出卖了他。
四个小时后,捐血过程顺利结束。光荣成为深圳市第322位、全国第9475位捐献者的卿黎飞看起来有些虚弱,但是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我一会儿要吃好多好吃的!”他开心地和两位医生交谈着,窗外明媚的阳光映照着三人的开心脸庞。当天下午,造血干细胞就送到了患者身边。一同送达的,还有卿黎飞和全体医生的祝福。
机坪上的飞机“小医生”,立志保障旅客平安
卿黎飞是南航深圳分公司飞机维修厂的一名年轻机务工作者,2019年7月才入职的他年仅23岁,目前还处于紧跟师傅学习维修工作的阶段。平日里,他接触最多的工作就是接、送飞机,目送一批批旅客平安起落。因为入职不满一年,他还需要每日“粘着”师傅进行学习。机务工作非常辛苦,白班夜班颠倒进行,往往一个班就超过12个小时,对人的体力、专注度、意志力都是极大考验。卿黎飞对飞机似乎发自内心的喜欢,很多次工作到后半夜,别的同事都是哈欠连天,他却还是不断缠着师傅问各种维修上的问题。正因为这样的积极劲儿,入职不满一年的他已经迅速地掌握了很多飞机维修的知识和技能。他说:“机务工作确实很累,是一份需要责任、毅力与勇气的工作,但是每次跟着师傅绕机后将飞机上的旅客平安送出,那种感觉太好了,我也想像师傅那样去保障飞机安全”。正如他的名字“黎飞”一样,步入工作短短数月,他已经一次次在黎明破晓时分目送自己保障的飞机迎着朝霞飞去,收获了满满的自豪感。相信未来不远,他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飞机“医生”。
南航深圳分公司飞机维修厂,有9个一线部门,数百名一线机务工作者。他们夜以继日地活跃在机坪各处保障飞机安全。无论酷暑寒冬,狂风烈日,他们始终专注如一,肩扛重责。除了保障飞机和旅客平安,他们也有很多助人为乐的故事。正是这样一群可爱的“卿黎飞们”,不断践行着阳光南航精神,用行动兑现守护安全的承诺。
编辑 黄泽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