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财富管理市场资产管理规模实现25%—50%的增长,让各类机构实现15%—30%的收入提升及25%—50%的利润提升”,近日波士顿咨询(BCG)联合陆金所发布的《全球数字财富管理报告2019—2020》揭示了智能化技术在财富管理行业发展中的“魔力”。因技术演进带来的组织形式、行业格局、市场趋势的进化,正深刻影响着财富管理行业全部链条。
智能化将成为下一个十年全球财富管理行业最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并成为全球趋势。而全球受到此次新冠疫情的影响,无接触服务需求剧增,包括财富管理行业在内的整个金融行业线上化与智能化进程都将加速。
陆金所控股首席执行官计葵生表示,“金融科技目前的市场规模仅开发了5%—6%,市场潜力巨大,不同类型的机构之间未来在智能化领域尽快打破竞争壁垒、开放合作、优势互补才是打破零和博弈的共赢之道。”
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谭彦认为,通过合作,不同机构将能获得更多的客户(普惠下沉)、满足更多的需求(深度挖潜),从而实现共赢。
全球智能化势不可挡,可助机构利润改善50%
随着AI的加入,财富管理行业竞争将会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看似饱和的市场,从零和博弈变成了“增量”游戏。BCG预计,以AI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未来可以帮助整个财富管理市场的资产管理规模实现25%—50%的增长,并助力各类机构实现15%—30%的收入提升及25%—50%的利润改善。
大众富裕客户群体(可投资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下的客户)的价值将被激发,不容小觑。BCG数据显示,该客群过半资产仍为现金或储蓄形式,尚未被财富管理机构挖掘,潜在财富体量可观。此外,该客群目前以17%的AuM贡献了27%的财富管理收入,单位资产收入贡献相对更高。以大众富裕客群为代表的普惠市场,将是各类财富管理机构下一个十年的新机会。
智能化手段将使普惠财富管理成为可能,并带来巨大市场机会。BCG在报告中指出,对机构和市场而言:一方面,智慧化个性顾问可以大大降低人工服务成本和门槛,助力机构实现客群下沉,使得过去只有高净值客群能享受到的金融服务可以惠及普通客群。另一方面,智能化可助力机构精细化客户经营,使客户体验到更便捷、更专业、更智能、更安全、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有利于培养客户对机构的信赖感,进而将更多资产交由机构打理。
开放共赢成未来最重要共识,平台间合作越发重要
庞大的财富管理市场使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都难以做到一家通吃,更加开放共赢的市场共识已经逐渐建立,这也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最大共识。
报告指出,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国内数字财富管理领域陆续涌现出了流量型、垂直型、传统型及综合型四类机构。各种类型的财富管理机构,都需要寻找互补的合作方。通过合作,不同机构将能获得更多的客户(普惠下沉)、满足更多的需求(深度挖潜),从而实现共赢。
不仅是金融机构与科技机构之间,未来平台与平台之间也将成为重要的合作模式。计葵生认为,机构“强化相互间的壁垒与竞争,力争端到端地控制业务全部流程”的现象将会逐渐减少,无论是金融科技公司之间,还是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间,都亟需发展并加深伙伴关系,建立中国特色的“开放银行模式”。
同时报告认为,AI让监管更加主动敏捷,有效降低创新风险。智能化还将成为监管机构聪明高效的助手。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将实现跨越式发展,AI缓解“中产焦虑”
资管新规下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正开启全面转型。中国财富管理机构面对市场转型所需的专业化能力不足,同时大众客户投资理念不甚成熟、但愈发需要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全球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加剧,这让以AI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与工具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上独具价值。
BCG在报告中指出,AI等智能化技术能够在加速投资者教育、个性化服务普惠大众和实现更加稳健的风险管理这三个领域推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实现从缺乏人工投顾、到智能投顾普惠大众的跨越式发展。
此外,中国有着庞大而迅速崛起的中产阶层,将服务门槛大幅变低的智能理财,对于解决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国特色“4-2-2”式家庭的理财焦虑,满足其对财富管理及中长期财务规划服务的需求,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实现个性化投资者教育、缓解中产焦虑,能深度了解客户需求将是机构开展业务的基础。
计葵生表示,“智能化在中国的发展才刚刚开启,目前的市场规模仅占5%—6%,我们从用户远未得到满足的财富管理需求中,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的市场空间。相信中国市场极有机会从过去缺乏人工投顾跃升至去人工化的智能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
编辑 黄泽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