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600万部手机被吸费软件扣费6000多万元

记者 上官文复
2017-01-20 17:12
摘要

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例以盗窃罪起诉的手机软件恶意扣费案。

手机被恶意扣费,可能是令人不易觉察的事儿。近几年来,手机被植入恶意扣费软件的事件屡有发生。据悉,深圳市检察院的后台上,就经常接到网友们关于“手机被偷偷扣费了”等投诉。

利用手机软件恶意扣费,是否涉嫌犯罪?目前因手机软件恶意扣费被追究刑责的案例仍属罕见。但深圳检察院刚刚披露,该院就经办过一起此类案件。

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例以盗窃罪起诉的手机软件恶意扣费案。这宗案件中,差不多600万部手机被偷偷扣了费,恶意扣款额达到6000多万元!

xi

 

案情是这样的:

2010年11月,被告人任某、郑某、汪某等人,成立了深圳市某科技公司,并收购7家SP公司,为科技公司提供SP扣费通道。

该科技公司利用电信运营商增值业务服务的监管漏洞,勾结软件方案商、手机制造商或内部员工在相关手机软件中直接移植恶意扣费软件。被植入恶意扣费软件的手机被销售给消费者后,通过开机自动启动方式,与该公司的后台服务器发生联网,在手机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自行发出扣费指令,同时在手机界面屏蔽拦截掉电信运营商的扣费提示短信,令手机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订制增值服务,达到秘密扣取手机用户资费的目的。

经查证,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期间,该公司通过恶意扣费软件秘密窃取手机用户的话费共计人民币67269035元。

2013年7月,深圳市检察院以盗窃罪对任某、郑某、汪某等人16人提起公诉。

经办此案的张娜检察官介绍,被告人通过植入恶扣软件,屏蔽资费提示等手段,来非法盗取手机资费,其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系手段行为,窃取话费系目的行为,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构成牵连关系,因此涉嫌的是盗窃罪。

读特新闻+

如何防范手机被恶意扣费? 

 近年来,下载APP后被恶意偷偷扣费,引起民愤极大。如何去预防这类手机软件恶意扣费?检察官张娜作出了温馨提示: 

 1、二维码不能乱扫 

现在不少人喜欢贪小便宜,比如许多路边摊位上的扫二维码送纸巾,刷二维码装软件有优惠等等,结果发现手机银行里的钱全部被转走。所以,当我们扫二维码前,应该核实来源,选择正规的途径以及商家发布的二维码,不要扫来源不明的二维码,更不要贸然输入个人资料以及安装不明软件。 

2、在正规商店/网址下载软件 

应尽量在系统自带的应用商店(或第三方正规的应用市场)去下载、购买软件。如果实在找不到想要的软件,需要去网站下载时,也要尽量去正规的官网,不去不知名的网站下载软件。防止被植入恶意扣费软件。 

3、短信订阅要注意 

这个案件中有一种作案手法是故意将“是”和“否”倒置,所以当我们收到不知名的短息时,上面也许会显示一些我们曾经“订阅”过的服务(但其实不少都是假的)。遇到不知名短信千万不要随意回复“退订”信息,有时你回复了“退订/TD”,不是真的退订了,而恰恰是有人在后门为你“贴心”订阅了某些服务。 

4、话费清单要多留意 

遇到话费清单中的不明资费要及时问个明白。这起案件中的扣费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话费水平而贴身订制,话费越高偷偷订制的“增值服务费”就相应越高,很多人会嫌麻烦,不会去问几块钱或者十几块钱的资费是如何产生。一旦发现有不明资费,一定要及时与电信运营商联系,就能发现是不是被订制了增值服务了。 

5 、定期查杀病毒

及时下载防病毒软件,防患于未然。

编辑 左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