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上的支教,广东共青团给乡村青少年带来了什么?

深圳特区报记者 严俊伟 通讯员 岳青
2021-08-13 10:47
摘要

连接网络,屏幕亮起,一些神奇的变化、温暖的互动正在你没有留意到的地方,悄悄发生着。没有地域、年龄限制,大学生与乡村青少年也能成为知心好友;打破时空障碍,大学生化身志愿者,在线为农村孩子授课;引进社会力量,团结一致,只为了孩子更好的明天。

连接网络,屏幕亮起,一些神奇的变化、温暖的互动正在你没有留意到的地方,悄悄发生着。没有地域、年龄限制,大学生与乡村青少年也能成为知心好友;打破时空障碍,大学生化身志愿者,在线为农村孩子授课;引进社会力量,团结一致,只为了孩子更好的明天。

一端是城市,一端是乡村,通过无形的网络,优质的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地涌向青少年。

团省委8月13日消息,2020年以来,广东共青团实施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两帮两促”行动,其中重点推出“青年云支教”“定向培优”等项目,致力于乡村青少年的学业帮扶,送去知识和陪伴。截至目前,已累计为3695名相对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开展学业帮扶,并通过“1+1助学”项目资助相对贫困青少年5932人,为全省乡村学校提供逾8万节精品课程,惠及逾20万名山区学生。

“青年云支教”志愿者开展一对一线上辅导

几天前,华南师范大学大二学生钟雨杏又收到了一份阅读随笔,逐字逐句阅读后,她细心地批注并回复。这份随笔的作者叫张春娴,来自云浮市长岗坡中学,她和钟雨杏的缘分始于“青年云支教”项目。

“青年云支教”志愿者钟雨杏线上指导张春娴修改作文

一年前,钟雨杏看到校团委宣传的“青年云支教”项目,报名成为了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乡村孩子上课。通过基础情况筛选、匹配,钟雨杏当起了“云端上的老师”,主要为张春娴辅导语文。“老师非常有文采”,这是张春娴的第一印象,令她很是佩服。

“青年云支教”肇庆学院志愿服务队

以前,文言文翻译是张春娴最头痛的一道题,经常要花很长时间。钟雨杏会耐心地等张春娴翻译完,再一一指出她的错误,并展开讲解相关知识点。就这样,张春娴掌握了文言文翻译的规律和技巧,做起题来也得心应手。跨越了这道难关后,张春娴的成绩稳步提升,期末考试进入了前二十。“看到学生成绩进步这么快,我也很有收获。”每次收到张春娴发来的好消息,钟雨杏能高兴好几天。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青年云支教”乡村振兴实践团

除了成绩进步神速,钟雨杏和张春娴的感情也在“升温”。平时,她们会分享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好词佳句,还会关心对方的生活状态。她们都爱好阅读,得知张春娴喜欢看小说、诗篇,钟雨杏会给她推荐合适的书籍,并鼓励她将想法记录下来,“我们会互相交流阅读后的体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在这样潜移默化的练习中,张春娴的写作水平随之提高,曾获得征文比赛三等奖。今年暑假,钟雨杏指导张春娴写的作文,又获得了校级一等奖。而对钟雨杏来说,引导学生享受阅读与写作的快乐,这是她最满足的结果。“与其说这是支教,其实更像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她说。

这场“云端”的助学之旅,实际上也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不少志愿者从中感受到个人价值,并坚定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据悉,除了学业帮扶,广东共青团还围绕乡村青少年的就业创业、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开展工作,并将暑假7、8月作为“两帮两促”集中活动月,省、市、县及高校团组织积极联动,结合各地实际创新工作载体,开展系列帮扶活动200余场,精心呵护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发展。

(原标题《云端上的支教,广东共青团给乡村青少年带来了什么?》)

编辑 编辑-张克(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王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严俊伟 通讯员 岳青)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