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环境监测员马嵩:坚守疫情防控环境监测一线的“哨兵”

读特记者 吴洁 实习生 陈晓璇
2020-03-19 19:54
摘要

手工抽检全市 38 家水质净化厂水质、每日审核 1 万余条监测数据、密切关注全市 79 家医疗卫生机构在线监测总余氯指标 …… 疫情防控期间,在深圳,有这样的一群"环保哨兵",他们奔走在各条河流与水质净化厂之间,监测水质,采集分析数据信息,守护水质安全。

手工抽检全市 38 家水质净化厂水质、每日审核 1 万余条监测数据、密切关注全市 79 家医疗卫生机构在线监测总余氯指标 …… 疫情防控期间,在深圳,有这样的一群"环保哨兵",他们奔走在各条河流与水质净化厂之间,监测水质,采集分析数据信息,守护水质安全。

今年 39 岁的马嵩是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现场室主任。2007 年,他从湖北毕业来到深圳,加入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至今已在环境监测一线坚守了 13 年。平日里,他主要负责河流断面和重要水库的采样工作。疫情防控期间,他还与工作人员一起开展疫情防控环境应急监测,筑牢生态环境防线。

▲马嵩与工作人员采集水样。

监测 40 多个河流断面 守护水质安全

1 月 30 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快速响应,对全市 37 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75 个"一街一站" 空气自动监测站及三座国控地表水站加大环境监测密度。每日除了审核在线监测数据,还安排人员编写监测报告,做好预报预警工作。

令马嵩印象深刻的是,2 月 13 日至 14 日,深圳下起了暴雨,为了防止小区、医疗机构污水溢流,他与 10 余名环境监测人员对存在较大溢流风险的河流断面开展水质采样和监测工作。2 月 14 日当天,沙湾河截排闸溢流口,水流湍急,卷起层层浪花。他将系着绳子的采样桶放入河流,一边采水,一边装瓶、记录。随后,又马不停蹄地与工作人员前往下一个采样点。

"那两天下起了暴雨,大家基本都穿着雨衣,戴着口罩和手套,前往各个河流断面的点位采集水样。"马嵩告诉深晚记者,在 2 天的时间里,他与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冒着大雨一共监测了 40 多个河流断面的水质。

▲马嵩正在采集水样。

每周三次 监测 16 座重点饮用水源水库

除了监测河流断面,马嵩还参与饮用水源水库、定点医院、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水达标情况等应急监测工作。

1 月 30 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深圳市水务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排水设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通知》,明确要求全市做好排水设施工作。

"我们承担的应急监测重点任务是加强饮用水源水库的监测频次。"马嵩说,疫情防控期间,为了保障饮用水安全,他与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加强对 16 座重要饮用水源水库的手工监测,监测频次由原来的每月一次调整为每周一次,后来增加至每周三次。除了基础的水源地分析项目,监测内容还增加了余氯、生物毒性等监测指标。

他说,常规的环境监测任务加之疫情防控期间的应急监测,现场室的工作量几乎是平日里的 3 倍。在此期间,他几乎每天都与同事加班加点跑现场,采集水样,上交实验室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撰写水质监测报告,第一时间上报应急监测小组。

马嵩是深圳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奔赴在疫情防控环境应急监测一线的缩影。事实上,疫情防控期间,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还对全市 38 家水质净化厂开展了 2 轮手工抽检,对全市 7 家垃圾发电厂废气进行现场监测,对 38 家水质净化厂线监测数据进行每日审核,并密切关注全市 79 家医疗卫生机构在线监测总余氯指标,全力保障出水达标排放。

13年扎根环境监测一线 见证水清岸绿

13 年来,从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室到现场室,从负责土壤生态监测到现在负责地表水环境采样监测、重点监管企业废水抽样监管、撰写审核环保监测报告等工作,马嵩始终坚守在环境监测工作一线。

在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中,他也见证着深圳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点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茅洲河的变化,几年前这里的河水发黑发臭,经过治理,现在水质发生了根本性地好转。"马嵩说,如今,茅洲河沿岸已然焕然一新。

眼看着深圳的水质一天天改善起来,马嵩的内心很高兴。"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常态,我能做的就是全力做好水质监测工作,真正令人敬佩的是更多奋战在战役一线的工作人员。"马嵩说,未来他将会了解大气方面的环境监测工作,继续以一名环保人的身份,守护深圳的碧水蓝天。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庄思嘉

(作者:读特记者 吴洁 实习生 陈晓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