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一创新论坛2021系列活动启动,教育家共论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马静宜
2021-08-05 19:52
摘要

由深圳零一学院主办、为期两天的“零一创新教育生态论坛”在深圳坪山区产学研基地召开。

2021年7月30日上午,由深圳零一学院主办、为期两天的“零一创新教育生态论坛”在深圳坪山区产学研基地召开。来自中国科技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的代表,来自清华附中、深圳外国语学校等基础教育机构的代表,以及来自其他创新教育研究和实践机构的代表,共同讨论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

图为会议现场

论坛嘉宾围绕“如何实现汇聚各方力量,共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生态闭环”的大问题展开,学者、校长们就如何构建引领全球的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展开热烈讨论。

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国家督学刘坚教授在以“超越学业过剩陷阱”为题的分享中指出,千里马不是靠伯乐识别,千里马是自己跑出来的,我们要创造有助于万马奔腾的教育生态,致力于探索创新教育生态的建设,为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提供多样化的选择。随后,他一方面以亲历者的视角,回顾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曲折历程,另一方面对国内外创新教育的探索进行了生动介绍。最后,他对多年研究积累提出的核心素养5C模型(创新、合作、审辩思维、沟通、文化和传承)进行了阐述,并指出:项目学习是撬动未来教育的重要杠杆,并归纳出项目学习的八大要素。

清华附中的王殿军校长首先厘清创新人才培养的What和How,然后对清华附中在识别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丰富实践进行了详细介绍。清华附中在实践中发现,那些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在创新挑战问题研究中的学生,其学科考试成绩并不会受到负面影响,反而会提升考试成绩。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将是当下与未来的融合,中国与国际的融合,科技和人文的融合,个体与团队的融合。

图为零一学院发起人郑泉水院士带领与会嘉宾参观猫头鹰实验室

参会的其他嘉宾也分享了各自在创新教育领域多年的实践经验,昆山杜克大学的冯友梅校长分享了昆山杜克大学的通识博雅教育,一土学校联合创始人申华章先生介绍了一土学校在构建线上学习社区方面的实践经验。与会教育专家围绕教育生态建设做了多维度的探讨:如何关注具有创新潜质学生、如何完善更新评价体系、大学与中学衔接的优化设计、大学有效介入的路径优化设计、联盟学校合作方式与落实方法等等。

本次会议集结十余位致力于创新教育领域探索的知名教育家,对创新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共同探索可操作、可落地的创新教育的全流程、全生态议题,并取得了建设性地成果。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大力支持深圳零一学院的创新教育生态建设,做好中学、大学和零一学院培养计划的有效衔接,为源源不断地产生“从零到一”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图为与会嘉宾合影

据悉,“零一创新论坛2021”系列活动由4场研讨活动组成,在未来一个月内还将陆续推出由全球创新教育专家参与的“全球未来创新教育发展趋势”论坛,由产业创新家参与的“零一创新产业生态”论坛,以及由科学家和零一暑校学生代表参与的“人类未来重大科技命题与青年”论坛。

在“零一创新论坛2021”系列活动举办的同时,零一暑校也在如火如荼的举行,目前X-idea学习阶段已经结项,零一学院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们踊跃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从生态群落、微纳、超滑,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健康工程, 不仅有垂直领域的分享,更有学科的交叉碰撞。在零一学院发起人郑泉水院士的鼓励下,学生们充分享受科研生活的乐趣,并带来了米其林分子料理“油炸空气”,用3D打印机制作的“超滑汤圆”和“结构超滑片爆炒微纳发电机”等新奇发明。

编辑 洪鹏辉 审核 刘杰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丽萍 通讯员 马静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