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会演出现场 谭盾在现场指挥若定。
2017年1月1日,元旦,新年第一天,深圳欢乐海岸张灯结彩,游人如织,好不热闹。当晚8点,“2017(深圳)南山新年音乐会——谭盾·交响摇滚”在欢乐海岸水秀剧场举行。这是一场特殊的音乐会,融合交响与摇滚两个相去甚远的音乐门类,极具实验性与先锋性,音乐会的艺术总监兼指挥正是“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和冒险的国际知名作曲家谭盾。
谭盾说:“音乐会的主题是自然。把天奏得更蓝,把地奏得更绿,2017年,让我们走出雾霾,回归自然和心灵。这场音乐会就是我们音乐家对新年的许愿。”
谭盾:“它需要一个人很懂摇滚乐也很懂贝多芬,那就是我”
“2017(深圳)南山新年音乐会——谭盾·交响摇滚”有两个显眼的标签,交响与摇滚。为了完成这场音乐实验,谭盾找来了杭盖乐队与澳门乐团。“摇滚与交响是两个相去遥远的音乐形式,把它们放在一起是非常艰难的。它艰难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技术很难,如何平衡交响与摇滚的声音。其次是文化冲突,如何把交响的、典雅的,传承了三四百年的古典音乐与梦想的、自由的、天空的、甚至有点自己脾气的这种年轻人喜欢的摇滚乐融合在一起,让一加一等于一,这也非常难。”谭盾说。
“它难就难在很多人是做不成的。它需要一个人很懂摇滚乐也很懂贝多芬,那就是我!”谭盾毫不客气地说。他同时自信满满地宣告野心:新年音乐会这种西方舶来的艺术形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时候给它换血,表达中国人自己的诉求、梦想和愿望。
谭盾说:“1987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让中国音乐界为之震动。30年过去,尽管维也纳的森林、舞会、水晶灯非常好,但我们中国人的新年音乐会需要自己的文化表达,所以这一次,我选择了原创的交响摇滚。”在谭盾看来,杭盖乐队是民族的、摇滚的,也是世界的,让它通过自己这座桥梁,与交响混合,催生化学反应,结果令人欣喜。
杭盖乐队之外,当晚的音乐会还安排了意大利女高音玛利亚演唱。玛利亚首先用意大利语演唱了普契尼的《我亲爱的爸爸》,然后用中文演唱了《我爱你:中国》,引发全场观众大合唱,将现场气氛推至高潮。
用音乐呼唤自然
2017年1月1日演出当晚,谭盾早早来到现场与乐队排练。音乐会舞台临水而建,观众席阶梯状层层抬高,舞台呈漏斗状半包围,穹庐为幕,水面为台,夜空中还有星生闪耀,氛围自然而梦幻。排练现场,谭盾全程英文调度。澳门乐团十分国际化,乐手中有不少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与此同时,杭盖乐队又是十分的民族化,马头琴、蒙古民族服装、蒙语演唱。但是在谭盾的指挥下,交响乐与杭盖的民族摇滚竟然融合得非常和谐,迸发出一种激昂的生命力,让观众感觉既古典又现代,既东方又西方,极具冲击力。
在排练间隙,谭盾接受了媒体采访。据悉,这场音乐实验之所以放在深圳完成,既有偶然也有必然。政府、企业对谭盾的这次“冒险之旅”给予了全力支持,使梦想得以落地。谭盾也表示,深圳是一座创新之城,而他的这次音乐实验也是一次音乐创新,与深圳的城市气质不谋而合。
谭盾还解释说,尽管音乐会的形式是交响与摇滚,但主题却只有一个:回归自然。“我们的曲目都是瞄准了大自然。第一首作品是杭盖的《元旦·初生的太阳》,最开始就是太阳,2017年的太阳,然后是斑马、天鹅、云雀、月光,到上半场的最后‘复活’。”谭盾说。记者了解到,音乐会的诸多演奏曲目中,仅有两支是谭盾本人作曲,一是《复活》,二是《手机交响乐:风与鸟的密语》。之所以如此选曲,也是为了配合音乐会的自然主题。
音乐会自“太阳”开始至“鸿雁”结束。谭盾说:“鸿雁就是一只巨大的鸟,而深圳是一座鲲鹏之城。2017年第一天,在滨海之城深圳,以天为幕,以水为席,用音乐呼唤自然,希望把天奏得更蓝,把地奏得更绿,这场新年音乐会就是我们音乐家的新年许愿,2017年让我们远离雾霾,回归心灵。”
编辑 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