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 “互联网+学本课堂”,让思想飞一会

读特记者 焦子宇
2020-03-13 21:57
摘要

语文课,“教就是最好的学”布置任务、提供素材、自主学习、精讲精练、成果分享、师生互评、个别补救、限时训练、课下答疑……针对学习进度,语文老师“八仙过海”,尝试各个平台,对比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区别,设计相应活动、增加互动,让线上课堂更加有效

一场疫情吹响了“停课不停学”的号角。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第一时间部署了一系列线上开学、上课、班会、考试等教育教学活动,及时有效稳定学生情绪,保障教学秩序,深化“互联网+教育”改革。作为多年来一直推进“互联网+学本课堂”的示范学校,罗外利用此次线上教学契机,不断探索平板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丰富的实践样本。

语文课,“教就是最好的学”

布置任务、提供素材、自主学习、精讲精练、成果分享、师生互评、个别补救、限时训练、课下答疑……针对学习进度,语文老师“八仙过海”,尝试各个平台,对比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区别,设计相应活动、增加互动,让线上课堂更加有效。

有的老师“开摄像头+ppt直播”上课,模拟真实课堂,随时保持与学生互动,并且以隽句妙言分享精辟见解;有的老师录制微课,学生可反复观看;有的老师则为学生建立不同微信群,针对性地答疑;有的老师会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探究高三二轮复习难点,录制三分钟小微课,分享给全班同学,践行“教就是最好的学”。

政治课,将抗疫材料融进教学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基于这样的背景,罗外的政治老师们化疫情防控为教育资源,积极将抗“疫”题材融入学科教学。他们通过讲好疫情防控这堂深刻、生动、鲜活的思政课,引导学生了解科学防控与精准施策,以期增进学生们的法纪意识,提升他们的文明素养,厚植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

化学难点写成古诗词

“电镀电解一家亲,镀层阳来镀件阴”“左手控塞右摇瓶,眼盯色变心记牢”……为让学生乐研巧学,罗外化学组教师把枯燥的化学公式写成浪漫的诗,用诙谐的话语、精准的解析,为学生们提供了一趟趟妙趣横生的化学课。

课上,老师们以趣味十足、逻辑清晰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他们将知识点设计成有趣的判断题和填空题,让学生在讨论区提交,并在第一时间讲评。遇到选择题时,老师会采用“答题卡”功能,根据答案正确率决定是否进行针对性讲解。同时,化被动为主动,学生们做起了老师,主动讲解知识点,学习积极性被激发。

历史课,驱动式翻转课堂

为了保证开学后第一轮复习顺利进行,高二历史备课组设计了为期两周的“预复习”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历史资料,制作不同时期历史大事年表,归纳阶段特征;打破原教材专题史模式,分别绘制中国古代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思维导图,进行通史学习。

除了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老师们还为学生提供市、区名师微课、历史学习公众号文章、PPT、论文、电子书等优质“学习资源包”。同时,老师们还会在直播课前的导课上,精心搜集与课相关的历史谜语、歌曲、《如果国宝会说话》系列短视频等,引导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班会课,“互联网+自主德育”新路径

“如何在特殊时期,做好立德树人的育人工作?”为此,罗湖外语学校以市、区名班主任工作室为平台,探索出了“互联网+自主德育”的教育路径。

其中,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李媛媛将班会背景设计为学习战役,将当下的“互联网+教育”模式虚构为未来三十年教育变革的第一场变革之战。在这样的情境下,整个班会分为战役背景、战情分析、战术支持与共享、作战指示四个部分,疫情期的老师、学生是这场教育变革的先锋军。在如何缓解焦虑情绪和提高学习质量的讨论中,李媛媛还邀请了心理专家为同学们进行专业讲解与点评。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