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办了“2020年网络传媒春茗活动”, 大学主管人员们穿起隆重的唐装,与来自全国的100余家媒体记者相约“云端”,向媒体及社会汇报学校在招生、就业、科研、国际交流、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据悉,港中大(深圳)2020年新增英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个本科专业,本科招生将采用新型大类模式招生。
据港中大(深圳)协理副校长蔡小强教授介绍,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申报的英语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全部通过审批。英语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将于2020年开始招生。临床医学专业及药学专业将和正在建设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统筹规划,最早将于2021年启动本科招生。新增专业延续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贯秉承的专业设置国际化、课程设置前沿化,还适应了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2020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本科招生专业将有17个,分别是经管学院的金融学、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经济学、会计学,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文社科学院的翻译专业、应用心理学、英语专业,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的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经管学院与理工学院联合招生的金融工程。
此外,为探索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的选拔模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0年开始实行新型的更大类的招生模式。新的大类招生模式将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同时顺应学科发展综合化、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学生按照文理科或选考科目报试验班志愿。同时,新型大类模式减少了招生试验班数量,仅设三个招生试验班——“经济管理试验班”、“人文科学试验班”和“理科试验班”,专业大类的覆盖面更宽,更加便于考生的志愿填报。
港中大(深圳)徐扬生校长表示,经过六年的发展,大学学科建设已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大学已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和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四个学院,医学院正在筹建之中,开设17个本科生专业和 18个研究生专业。同时,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规划、设计、运营和管理的港中大(深圳)直属附属医院深圳吉华医院在2019年 12月28日正式开工,大学音乐学院的筹办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目前,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展交流与合作的世界知名大学的数量已超过100所,遍布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各类国际合作项目已有170多个。
截至目前,大学已培养了两届本科毕业生,四届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位于国内知名高校就业率前列。其中,约70%的学生选择海外名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选择升学的毕业生中超过60%的毕业生攻读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QS世界大学排名前五十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选择就业的毕业生获得了包括华为、微软中国、百度、腾讯、京东、联合利华、宝洁、可口可乐、德勤等全球知名企业的工作机会,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是毕业生首选就业区域。
疫情期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自2月17日开始网上授课,是广东省第一所全面推广线上教学的大学,同时,大学向在校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朋友推出“足不出户上大学”系列直播公开课、“云上艺术”线上直播等内容丰富的网络课程。4月初,大学也将启动“线上校园开放日”,便于大家了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最新的招生政策、校园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