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宣布已正式批准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随着开学在即,和《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的落地实施,8月15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下称“港科大(广州)”)专题新闻发布会在穗召开,向各界全面介绍学校筹建情况和迎来的新机遇。
在新闻发布会上,据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介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南沙方案》发布之后成立的首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举办大学,也是从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的首家内地与港澳合作办学机构。今年9月1日开学,今年招收15个硕博士专业,新生录取基本结束。倪明选透露,今年7月21日,2023-24秋季入学的申请也已经启动,采取滚动式录取的方式招生,明年将招收3个本科专业,分别为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本科招生地区包括内地的4个省份(广东、河南、山东、四川),以及面向港澳台地区。倪明选表示,预计从2024年开始,该校的本科招生范围将扩大到全国。
校园实景图。(受访者供图)
发展融合学科 采用“枢纽”(Hub)和“学域”(Thrust)的学术架构
新闻发布会上,倪明选介绍了港科大(广州)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学校占地面积约1669亩,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项目一期用地面积约716亩,一期总建筑面积约53.6万平米(不含地下室),于今年9月开学正式投入使用。
另外,校园二期已于近期开始规划设计,二期建设项目将包括本科生的教学空间及宿舍、图书馆扩展建筑、技术转移展示大楼、更多实验室空间、学术交流中心,等等。据了解,该校校园结合自然景观与建筑,在设计与建造的过程中融入节能、环保的关键性前沿技术,致力于将校园打造成为绿色、智慧、“碳中和”的新标杆。
“在自身的传统学科基础上,港科大(广州)致力发展融合学科。学校采用“枢纽”(Hub)和“学域”(Thrust)的学术架构,取代传统学科学术架构的“学院”和“学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同时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倪明选强调,这在全球高等教育界是一项创举。
新闻发布会现场。(徐红摄)
倪明选表示,在专业设置上,港科大(广州)优先考虑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且香港科技大学比较有优势的专业。记者了解到,港科大(广州)今年开设了15个硕博士专业,包括(功能枢纽)先进材料、地球与海洋大气科学、微电子、可持续能源与环境;(信息枢纽)人工智能、计算媒体与艺术、数据科学与分析、物联网;(系统枢纽)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智能交通、机械人与自主系统、智能制造;(社会枢纽)金融科技、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城市治理与设计。据悉,港科大(广州)收到了超过3000份申请。目前,2022年招生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倪明选表示,港科大(广州)在硕博士招生方面采取申请制,以自主招生的方式进行。采用与港科大一致的招生标准、录取流程,面向全世界招收优秀学生。其中,今年入学的硕士生将全部纳入“红鸟硕士班”,这是一项人才培养创新项目,也是跨学科人才培养的一个直观示例。红鸟硕士班突破传统硕士生招生的专业划分模式,围绕“未来医疗健康保健技术、可持续生活、智能工业化”这三个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这三个课题所涉及的学科和专业,涵盖了该校开设的4个枢纽、15个学域。
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受访者供图)
在博士招生方面,港科大(广州)的要求和申请流程与香港科技大学一致,博士申请者在递交在线申请之前需先根据研究兴趣联系相应的导师。申请者需要按学校要求,提供学历及学业成绩证明、英语能力证明、研究兴趣陈述、过往研究经验总结、个人简历,等等。
在会上,广州市教育局局长陈爽也表示,广州将积极为港科大(广州)争取更大更灵活的招生自主权,特别是争取面向港澳学生的多种类型自主招生政策,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学生在大湾区就学,全力支持港科大(广州)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据了解,港科大(广州)开展本科和硕博士层次教育,在本科方面,学校将依照港科大(广州)及港科大的毕业要求,颁发港科大(广州)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及港科大学士学位证书;对于硕博士,将依据有关规定及学校的毕业要求实施港科大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教育,颁发港科大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证书。
开展系统性创新促进湾区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
据了解,香港科技大学(下称“港科大”)有着良好的科创传统,曾经培育了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和“独角兽”公司,如大疆无人机、云洲无人船、一清无人车等等。2021年,香港有18家“独角兽企业”,其中7家来自港科大。
在会上连线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史维表示,港科大(广州)与港科大将在“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框架下开展合作,两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将在师资、研究、学科设置、课程规范、实验设备等方面保持一致,要达到同一水平和要求。港科大(广州)与港科大所有学科互不重叠,港科大(广州)重点发展交叉学科。
倪明选介绍,港科大(广州)在科研、教学、知识转移等方面按照高水平建设、开展系统性创新。首先是学术架构创新。该校采用全新的、学科融合的学术架构,立志建成世界上第一所融合学科大学,为世界和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在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上,倪明选介绍,港珠澳大桥前总工程师苏权科加盟学校的智能交通学域,协同数据通信、传感、自动控制、心理学等一批教学科研人员,致力于研究下一代三维空间智能交通问题的协同系统性解决方案。
“在港科大(广州),所有教师的办公室都不再按照传统的学院和学系安排,而是随机分配,鼓励不同学科领域教师多交往、多交流。”倪明选说。
对于人才培养,港科大(广州)将改变传统的、流水线式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价,全面采用“模块式”的课程超市。不同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不同学习路径,师生共同详细记录学生的选课和个人发展水平,以记录教学效果,从而赋予学生自主设计个性化课程的权利。
值得关注的是,在知识转移方面,倪明选强调港科大(广州)将和产业界密切配合,深入了解业界面临的技术难题,共同开展科研攻关,促进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该校立足南沙、连结香港,依托大湾区内制造业的成熟积累,以南沙与港澳全面合作为契机,聚焦实验室知识向产品化阶段的转化,补齐一条南沙与香港科创协同发展的完整科创生态链条,助力建设大湾区内科技产业创新基地。
(原标题《【拥抱大湾区】港科大(广州)9月1日开学2023年3个本科专业面向内地4省及港澳台地区招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