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公众对于对食用野味有害健康、肉类产品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动物福利等讨论,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月底通过“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决定。
2019年,人造肉(代肉)悄然开始叩问中国市场,此次疫情则使其受到更大关注。深圳、香港和北京出现了一批初创企业,产品正试图获得更大份额。疫情之后,人造肉在中国会不会获得更大发展机遇?
人造肉的市场快速增长
2019年,人造肉公司BeyondMeat(全球最大的无肉替代品品牌之一)上市,使得投资者对这一领域兴趣明显增加,肉类替代品和素食领域也出现了更多初创企业。美国也宣布下月份推出“植物汉堡”和“人造肉沫”。
全球咨询公司欧晰析企业管理咨询近日发表了一份报告,认为肉类替代品的兴起是肉类行业多年来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
数据显示,2018年美英人造肉市场达到16亿美元和13亿美元,并呈现两位数的增长。
深圳、香港和北京也开始出现人造肉的初创企业。中国初创企业主要有两大类:以植物为基础的产品,如北京珍肉和香港Green Common通过天猫国际的平台推出的OmniPork,以及深圳的人造肉制造商Starfield和北京ZeroGo等餐厅。
此外,中国肉制品的上市公司包括双塔食品和金字火腿,也推出新的替代肉类产品。
根据The Good Food Institute的行业报告,自2014年以来,中国植物性肉类市场以年均14.3%的速度增长,2018年达到61亿元人民币。
人造肉为何有发展商机
全球咨询公司欧晰析企业管理咨询( OC&C )最近发表了一份报告,研究了肉类替代品领域的发展及其对肉类行业的影响。
报告认为,由于素食历来是中国菜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消费者对肉类替代品的需求是有潜力的。
OC&C大中华区合伙人徐晋在接受读创/深圳商报记者的连线采访时表示,中国代肉品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但近年来发展迅速,许多投资人和企业正在探索商机。
徐晋表示,中国的肉类代用品行业预计将获得不错的发展前景,主要是基于以下的因素:
一是中国消费者对植物性饮食的健康益处的认识不断提高。从科技的角度看,人造肉是一种纯植物提取的植物蛋白肉,不含胆固醇、没有抗生素、无激素,能给人体提供所需的优质氨基酸,是适合人类食用的健康食物。
二是中国消费者环境意识增强,尤其年轻一代更能理解增加肉类相关产品的养殖和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是动物福利的因素,数据表明,年轻一代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考虑动物福利的人数增加。
此外,以动物为基础的产品成本——传统肉类的价格比肉类替代品的价格上涨更快,也使代肉产品更具吸引力。
市场发展仍由需求驱动
疫情确实会推动人造肉以及素食市场增长,但徐晋认为,市场的变化仍然将主要由需求驱动。新冠肺炎疫情不太可能说服食品和饮料供应商和品牌大规模地用肉类替代品取代肉类。
“最终,这种转变将由需求驱动,取决于中国消费者对替代肉类或素食的接受速度,”他说。
事实上,类似代用食品行业的发展可以提供一些参照,比如无乳牛奶和零度可乐,由于年轻消费者的观念变化菜带来产品和行业发生大的变化。
“考虑到不同的消费者驱动因素、态度和动机,我们预计肉类替代品在不同的用餐场合、不同的膳食类型、不同的产品类别和不同的蛋白质中会有实质性的增长。”徐晋预计,目前10-20%的蛋白质生产将被替代品取代。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