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妻子、母亲、小女人也是 “抗疫勇士” 罗湖有群平凡的巾帼英雄
读特记者 易芬 通讯员 彭小雪
2020-03-07 12:58

从年前新冠病毒防疫警报拉响开始,罗湖区疾控中心的密接者管理组就开始紧张。

是的,有病例,就一定会有跟确诊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对于传染性强而潜伏期又长的新冠病毒,这些曾经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密接者,有着极大的感染传播风险,必须加以严格管理。

在罗湖区任务繁重又琐碎的密切接触者管理组,16 名组员中有 14 名女性,新冠病毒袭来之前,他们都是被家人宠着被孩子粘着,也是爱哭爱笑爱闹的小女人。

但疫情当前,她们义无反顾地"披甲上阵",成为了直面新冠病毒的当仁不让的"抗疫勇士 ",成为平凡的巾帼英雄。

黄敏 : 抗击过非典的老兵 干活时想不起起自己年纪大了

"只要组织需要,老同志也一定往前冲,这没什么,职责所在嘛!"黄敏,是密接组里的一名成员,也是疾控中心的一名老防疫人了,再过 3 个月,黄敏就要退休了,告别这个她兢兢业业守了几十年的岗位。

" 2003 年我参与过抗击非典,经验比其他人要丰富一点,最初我是在消杀组负责消杀的,现在密接组工作任务重,我又被调到密接组,服从组织安排,希望尽快打赢这场战役!"黄敏笑呵呵的说。

为了防止疫情的播散,要把追踪到的密接者转送去集中医学观察场所,遇上不理解有情绪的居民,思想工作都要做上半天,即使是守到凌晨,黄敏也一定要把密接者送上转运车并和车上的医生做好交接。

凌晨的街头,黄敏在瑟瑟的寒风中送走转运车的身影,让人觉得特别心疼。

遇到表扬,黄敏直往后退,干活的时候,她可从来没想过自己也年纪大了。去给居家医学观察人员采样进行核酸检测的时候,组里一位采样的护士年纪稍大,再加防护服有些闷,几乎要晕倒。

黄敏一看,赶紧过去安慰她,"没事,你的采样任务我来做就好,你快歇着去"。黄敏心疼组员年纪大,体力不支,她自己却硬撑着从早上忙到下午三四点,连口饭也没顾上吃。

刘萍萍:她对他们温柔以待 他们买回蛋糕感谢

刘萍萍也是密接组里的一名女队员,驻点负责一个密接者集中医学观察场所。身材娇小的刘萍萍,每天早晚都要背着近 30 斤重的消毒喷雾器,对医学观察点所有存在着污染风险的场所进行消杀。2000 多平米的消杀面积,刘萍萍一趟走下来,差不多要走上近一个小时。

除了每天早晚常规的两轮消杀外,一旦有新入住的密接者,刘萍萍就得立即将密接者经过的所有区域再一次进行消杀。卸下喷雾器的刘萍萍,才感觉自己握喷雾器喷头的手都快抬不起来。

除了消杀,做好密接者的交接和管理工作也是刘萍萍的一项重要任务。不安的情绪,往往笼罩着每一个被送来隔离点的人。

此时的刘萍萍又展现出女性的细致和温柔,细声细语告诉大家怎么做好自己的健康监测,如何去配置消毒液做好房间的消毒,对于还带着幼儿的医学观察对象,更是千叮咛万嘱咐,避免消毒剂刺激到孩子。

了解到有医学观察的小孩喜欢喝牛奶,刘萍萍二话不说,又把自己工作餐配额的牛奶拿去给孩子。医学观察对象们给刘萍萍等工作人员的感谢信写了一封又一封,有医学观察居民在解除的那一天,无论如何都要买个蛋糕回来请刘萍萍她们吃。

叶秋燕、叶晓玲、谭玉荣、陈勉玲:她们是心怀愧疚的妈妈

密接组的叶秋燕有两个孩子,大宝 7 岁,二宝两岁,疫情防疫期间,她早出晚归,已经好多天没和两个孩子说上话了,问起她最大的愿望,她说,就是中午能赶回家抱抱孩子。

有两个 7 岁双胞胎儿子的的密接组员叶晓玲,平日里可是美食达人,现如今家里两个娃吃外卖吃了好多天,问起来,俩孩子现在对她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吃上妈妈煮的汤圆。

为了工作,的密接组员谭玉荣早早把 3 岁的孩子送回老家,她已经很久没和孩子视频聊天了,想娃了,她就看看孩子照片。

曾有天晚上八点,密接组员史荣婕的老公抱着 3 岁的儿子高兴地来接妈妈下班了,结果还没抱上妈妈,史荣婕就接到通知说有新任务。

看着转身离去的妈妈,史荣婕的儿子哭闹着不肯离去,于是父子俩就一直守在疾控楼下,等到夜里十一点多终于接上妈妈回家。

还处于哺乳期的密接组组员陈勉玲,因为总是忙到太晚回家,之前一直闹着只吃母乳的才 7 个月的宝贝已经不要她了。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苗叶

(作者:读特记者 易芬 通讯员 彭小雪)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