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话为深圳拉响广东战疫第一声警报的社康医生李天昊

读特记者 高申现 实习生 左丹卉
2020-03-05 23:00
摘要

2020 年 1 月 19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了广东省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患者。第一时间为全省首例确诊患者的发现提供线索的,是 31 岁的深圳中医院学苑社康中心医生李天昊。

2020 年 1 月 19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了广东省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患者。第一时间为全省首例确诊患者的发现提供线索的,是 31 岁的深圳中医院学苑社康中心医生李天昊。他以职业 " 敏感性 " 为深圳市疾控中心的介入提供了第一条线索,也为全省首例确诊患者的发现提供了第一条线索,这位社康医生为深圳拉响了广东战疫的第一声警报。3 月 4 日,记者与李天昊进行深度对话,讲述了该事件的详细过程及 " 偶然之中的必然性 "。

▲李天昊。记者 杨少昆 摄影

" 我感到这个病情可能会不一般 "

记者:您好,李医生,到现在为止,这个事情差不多有两个月的时间了,您还记得当时的情况吗?

李天昊:1 月 8 日 16 时,一位 63 岁的女性患者,她当天准备去打球,因 " 腰背部肌肉酸痛、乏力 1 天 " 于学苑社康就诊,接诊的医生是我。患者进入诊室后,我先测量了体温,考虑当时可能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我给她发放了口罩,并演示正确佩戴的方法和步骤,告知患者做好 " 口罩隔离,手卫生 ",尽量避免接触家中老人及小孩,近期避免打球等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她也是担心感冒了会传染给自己的 10 岁的小孙子。

记者:她当时有什么具体症状?

李天昊:该患者当日体温 38.5 ℃,咽部充血,心肺听诊未见明显异常。

记者:后来又进行了详细的询问。

李天昊:是的,在进一步询问中,我知道了一个信息,就是患者家中有亲戚从武汉返深后有一些感冒症状(鼻塞、流鼻涕等)。

记者:您觉得这个信息很重要,就马上引起了您的注意?

李天昊:是啊,这个患者与往返武汉人员有接触,虽然考虑患者可能是流行性感冒,但那时已有新闻报道武汉市有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当时还没有新冠肺炎这个说法。这让我提高了警惕,所以不能排除 " 不明原因肺炎 ",加上之前社康部进行了两次培训,让我感到这个病情可能会不一般。

" 职业敏感性要进行跟踪处理 "

记者:您有了疑问,接下来是怎么处理的?

李天昊:我们社康中心没有相关检测设备,我就强烈建议患者于上级医院就诊做进一步检查,以确认患者是流行性感冒还是 " 不明原因肺炎 ",并嘱其告知接诊医生近期有亲戚从武汉返回深圳。如果患者确诊与 " 不明原因肺炎 " 相关,应及时就医;如果是流感,可按时服药及时对症治疗。

记者:患者离开诊室后,通常按照程序要如何做?

李天昊:她离开后,我就填报了传染病报告卡,并电话联系了市中医院预防保健科林钊涛医生和吴春泳医生详细说明了情况,希望可以及时追踪此患者的诊治情况,明确该患者是否与 " 不明原因肺炎 " 有关。林医生了解情况后,立即上报医院及福田区疾病控制中心。

记者:按说,您填写完报告卡,就完成了全部的诊疗程序。

李天昊:是的,我当时马上就电话联系了其他部门,可能有一些人不会这么做,但一种职业敏感性让我觉得这个事情必须要进行跟踪处理。

▲李天昊医生看诊。记者 杨少昆摄影

" 为深圳抗击新冠病毒争得了一分先机 "

记者:现在看来,您做的很有必要。

李天昊:是的,现在看来的确是这样,深圳市中医院随后就向疾控系统报告,疾控系统立即响应并进行调查评估。首先是建议这一家人采取个人防护和隔离,随后疾控部门第一时间登门对两个老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样本采集。

记者:正是您在第一时间为全省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发现提供了线索,不仅为患者一家提供了良好的治疗,也让深圳拉响了广东战疫的第一声警报。

李天昊:1 月 10 日晚,这对到过武汉的老夫妻去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就诊。检查显示,他们的体温高于 38 度,肺部有影像学改变,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C 反应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11 日凌晨,老夫妻被转送到定点救治医院一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治疗。老人们转诊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提醒其家属也要尽快入院检查。第二天,老人的女儿、女婿、10 岁的孩子也赶到医院就诊。1 月 14 日的凌晨,作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深圳市三医院,检测出了首例核酸阳性患者,比国家核酸检测试剂盒抵达深圳的时间,早了整整 12 个小时。深圳疾控系统以及公共卫生机构非常敏感地、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病原体和传染源的存在,为深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争得了一分先机。

记者:在整个事件中,让您感到欣慰的是什么?

李天昊:可喜的是,正是因为我们一路 " 戴口罩 " 的唠叨和接诊初的警惕性及后面的防控,这个家庭外的密切接触者无一人感染。

记者:您怎么看社康中心在疫情中发挥的作用?

李天昊:就是要筑牢社区的防疫网底,实现对疫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为辖区群众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 我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

记者:现在回头看看,这个事件有一定的偶然性,您觉得还存在必然性吗?

李天昊:(想了一会儿)嗯,如果说必然性,这与我三年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很大关系。2016 年 9 月,我在暨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深圳中医院住培。其中两年多为临床培训和理论学习,又完成了第二阶段 6 个月的基层社康中心实践培训,去年 9 月份结束培训,毕业后留在深圳市中医院学苑社康中心工作。去年被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 " 优秀住培医师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被强调培训的规范性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强调要有爱患观念,所以住培学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做到嘱咐患者戴口罩等注意事项。随着疫情发展、诊疗方案的升级,我们又接受了三次网上培训,提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并进行了相应考核。

记者:的确,三年的医师规培对您影响很大。

李天昊:最重要的是强化了我的中医全科诊疗思维,严谨的工作流程和态度。从以前不敢独立接诊到独立接诊,这对我是一个挑战,这很有意义。

记者:也就是说,你现在作为正式医生才半年时间,就做了一件不凡的事情,你对自己如何评价?

李天昊:我自己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这只是做了一个医生严谨的本职工作,也不觉得我会比其他医生要高明。

(深圳晚报供稿)

编辑 冯进容

(作者:读特记者 高申现 实习生 左丹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