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该怎样运营?专家一句话“点穴”

记者 何泳 通讯员 廖红滨 文/图
2016-12-10 02:55
摘要

12月8—10日,“创新与改革: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研讨会”在深圳体育中心举行,来自全国超过200位体育场馆专家齐聚谈创新。专家认为,体育场馆应为群众提供更多 “一站式”服务。

场馆运营管理改革一直是我国体育改革的重点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12月8—10日,“创新与改革: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研讨会”在深圳体育中心举行,来自全国超过200位体育场馆专家齐聚谈创新。专家认为,体育场馆应为群众提供更多 “一站式”服务。

916641127800936664

体育场馆是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开展对于推动全民健身、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体育场馆公共服务范围逐步扩大,临新的变化和挑战。中国体育场馆协会秘书长冯金虎等专家认为,场馆在盘活存量资产,开发好有形资产的同时,还应重视无形资产的开发,可采取委托、合作、公开招标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场馆广告发布权、冠名权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力度,提升场馆的无形资产价值。各项政策均鼓励场馆全面发展,多业兴体,丰富服务内容,支持体育场馆运营机构从场馆服务转型为体育产业综合服务供应商,根据群众需求,提供更多一站式服务,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服务需求。

深圳市体育中心总经理幸辉作了《 深圳市体育中心践行国企社会责任 打造体育惠民“大公益”格局》的经验介绍,得到了各方好评。

807097176156845116

读特新闻+

打造体育惠民“大公益”格局

近年来,深圳市体育中心改革创新打造体育惠民的“大公益”格局。近3年以来,市体育中心年度免费开放时间超过300天,成为深圳地区免费开放时间最长、开放场馆面积最广、开放项目最齐、惠民人次最多的大型体育场馆。

2015年,市体育中心与广州体育学院共建产学研一体的融合创新中心,结合“大公益”计划,聘请国家级体育专业名师、名教,推出运动与健康大型系列公益讲座,大力普及运动损伤防治、脊柱侧弯预防、游泳救生等健身专业知识,现已举办系列讲座7次、累计参与人次过万。此外,融合创新中心还开展年度公益惠民活动,仅2015年就举办各类公益体育活动70多场,完成市两会保障等大型活动20多场次,免费和优惠减收相关费用超过1000万元,体育公益惠民突破200万人次。

909123662704618108

该中心积极鼓励和引导单项体育协会、各大体育媒体和园区商户等联动参与公益体育服务,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截至目前,联动单位已近百家,年度联合举办的公益活动超过30场。依托联动单位,市体育中心增加了高尔夫、射箭、击剑、车模、航模、自行车等多个近年来兴起的热门运动项目,在确保中心基础服务平民化的同时,推动、探索部分服务内容的高端化,实现了公益服务和企业经营的良性互动。

今年3月,市体育中心制定了罗湖区中小学生“万课时”体育公益培训计划,实施了免费体育公益培训送校园活动,为罗湖区72所中小学的学生提供包括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等项目的专业培训。截至目前,已完成培训时间11000多个课时,参加培训的中小学学生超过25万人次。

编辑 白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