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一款常锋30kg级油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天马-1在深圳亮相。这款无人机充满“黑科技”,油药载荷30KG,满载续航时间长达1小时,能自主规划喷洒路径,一键起降,自主喷洒作业,飞行轨迹精准和喷洒精准,最高当天可作业2000亩,是拖拉机的4倍。凭借多项填补世界油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空白的技术。
技术撬动千亿级的植保市场
常锋无人机创始团队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无人机实验室。在公司未成立之前,就获得了天使投资。这套完整的油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包括一架载重30kg油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RTK基站、高精度测位仪、便携式控制站、多功能充电器、工具箱等,满载续航时间超过1小时,突破了行业载重、续航难题,以技术撬动千亿级的植保市场。
在此次发布会上首次亮相的“常锋天马-1”,正是赵自超团队三年磨一剑的成果。常锋无人机成立于2014年1月份。彼时,国内电动消费级无人机竞争一片红海,后来者鲜有机会。常锋无人机CEO赵自超团队就将目光转向无人机行业应用领域,寄望弯道超车。经过调研他们发现,行业应用无人机对载重和续航有较高的要求,普遍需要载重大于15KG,续航时间大于1小时。电动多旋翼当时最大的载重在10KG左右,飞行时间15分钟左右,很难满足行业应用需求。因此,从一开始赵自超团队就决定研发油动多旋翼无人机,经过从电动变桨距方案、油电混合方案等多次尝试,最终采用了研发难度最大、最终综合使用成本最低的油动直驱方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常锋无人机克服了震动和发动机等各方面的问题,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终于在2015年率先研发了全球首款燃油直驱植保无人机,彻底解决了电动多旋翼无人机的载重和续航矛盾。
重新定义“能干会赚钱”的植保无人机
发布会上,赵自超坦言,市面上植保无人机品类繁多,但大部分的无人机植保服务商却喊出“无法赚钱”的另类声音。“常锋无人机就是要重新定义植保无人机,让它既会干活,又会赚钱。”他说。
在赵自超看来,一款真正会干活又让植保服务商赚钱的无人机要具备三个因素:智能、精准、高效,而这些正是“常锋30kg级油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的最新特长。
智能上,常锋植保无人机可以自主规划喷洒路径,一键起降,自主喷洒作业,动态喷洒控制等。此外,这种智能还能解放飞手,减轻其劳动强度。
无人机的精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飞行轨迹精准和喷洒精准。农户最在乎的是:是否漏喷、重喷。要不漏喷、不重喷,无人机在自主划定的飞行航线上不能有偏差。“常锋30kg级油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搭载的RTK系统,定位误差不超过5CM,能保证无人机在农田里作业时航线飞得精准,对应的喷洒也就很精准,不会出现漏喷和重喷。“对于喷洒药量精准,我们开发了动态药量系统,每亩药量差可以控制在10%以内。”赵自超说。
高效意味着在单位时间里喷洒更多的农田。目前,电动无人机常见的作业效率是一天300-600亩,拖拉机的作业效率是300-500亩之间,二者相差不大。但是,“常锋天马-1”采用的是大载重油动多旋翼,油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每分钟作业2-4亩,最高当天可作业2000亩,是拖拉机的4倍。
据了解,截至到今年10月,常锋无人机在新疆作业测试已经超过20万亩。近年来,农业科技化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智能机器人取代人工进行劳作与监察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常锋植保无人机的应用,使喷洒农药、播种等农用技术变得更简便、精确而有效。无论是土壤红外遥感、农作物生长评估还是农业喷药,无人机在精准农业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现代精准农业的尖兵,并将掀开精准农业的新篇章。
编辑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