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外面接隔离的外国人,中午回复你。”3月1日上午10点多,杨燕留言说。她是南山区南风社会工作服务社派驻到社区的涉外社工。跟她一样,钟正杰和刁旭也是一线涉外社工。他们在春节假期就返岗了,至今在社区防疫一线奋战了近40天。
近日,境外新冠肺炎疫情日趋严峻,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确诊病例持续攀升,涉外社工们又下沉到日、韩居民集中的小区,协助小区多语言通知和入户摸底排查。
“抱歉这两天太忙了,一大早就去前线了。”采访钟正杰时,他说他每天的工作时长都不确定,“前天凌晨四点才回家,一周下来原则上能休1到2天,毕竟一线,但是也得看情况。这两天主要是在倡议日、韩返深人员隔离,以及社工机构的本职工作。”一天接一天下来,没别的感受,就是累,真累,“但是想到湖北疫区那些受苦难的同胞们,发自内心感激当下的每一刻。”
涉外社工电访外籍居民,为他们答疑解惑。
刁旭说这段时间是他第一次持续高强度工作,“我们是从1月23号就开始线上工作,我是2月3号返岗的,很多同事从大年三十就返岗了,一直坚持到现在。由于每天都有外籍居民从外地返回深圳,所以入户排查工作一直在持续当中,没有停止过。”
光电子邮件就回复了200多封
“大年初一,我们接到蛇口街道办要求备勤的通知后,就纷纷放弃休假,先后返深投入到涉外防疫工作中。”杨燕说。
由于疫情和政策信息缺乏双语公告,涉外社工就担负起了跟疫情相关的翻译工作,方便外籍居民及时、准确地掌握情况。“1月底,我们通过各种线上渠道发布了《给蛇口外籍居民的一封信》,告知外籍居民相关注意事项和求助办法。2月初的时候,我们把各种防疫宣传资料,包括社区公告、大喇叭广播稿,翻译成了英文。”杨燕说,“近期海外疫情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又配合警方统计了辖区内日、韩、意三国居民的数量和分布,制作发布了中、英、日、韩四语版的告示,提醒相关人员自觉配合社区和小区物业做好防护。”
杨燕跟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在社区入户排查外籍住户。
钟正杰和刁旭同在招商街道服务,疫期的工作重点也在翻译疫情相关资料和社区走访上。“线上主要是,将政府发布的官方文件进行多语种翻译后,发布至外籍居民的微信群进行防控宣讲,密切跟进咨询答疑。线下我们组织了南风青年突击队,联动社区,张贴双语宣传单,走访企业、居民,进行疫情排查。”钟正杰介绍。
“疫情发生后,我们先后接到600多位外籍人士的各种资讯,其中光电子邮件就回复了200多封,帮助他们在第一时间掌握真实有效的信息。”刁旭介绍,外国人咨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政府政策、交通、个人防护等方面,比如疫情期间签证到期了怎么办,蛇口邮轮母港的船期是否有更改取消,哪里买口罩和消毒酒精,有其他疾病如何去医院看病等等。
做好社区和外籍居民的连心桥
对于政策、交通等问题,涉外社工通过搜集整理相关部门发布的信息及时线上告知。对于生活方面的疑问,他们就联动各社区“三位一体”小组来解决。
涉外社工转运外地返深隔离人员。
“我们联合社区为极度缺乏防疫物资的家庭送去了酒精、消毒液、泡腾片等防护品,还给居家隔离的家庭送菜,目前已累计送菜200余次。”刁旭说,“现在,我们已将碎片化的答疑工作进行了系统化梳理,参考市委外办与市出入境管理大队发布的材料,结合辖区居民实际情况,多部门合作,共同编印了《招商街道外籍居民防疫指南》,目前已印刷发放5000册。”
“外籍居民对防疫工作整体还是理解并支持的。”刁旭说。他说他遇到一位湖北返深的南非小伙子,按照政策,他需要集中隔离并做核酸检测。“最开始他不理解,在经过我们积极解释、沟通后,他配合工作,后来检测结果是阴性,隔离结束后,他对我们表示感激。”
钟正杰也遇到一位外籍居民与小区保安发生矛盾的事情。“当时全市小区刚施行出入管控,有一外籍人士想进小区,保安不让,于是双方就僵持在小区门口。”钟正杰说,“我接到求助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外国朋友焦急的心情表示理解,然后详细地解释了政府新出台的防控措施。后来外国朋友不再坚持,自行离开回家了,物业也松了一口气。”
在工作中遇到了无数的感动
令涉外社工感动的是,有不少的国际志愿者主动提出为社区服务。“疫情最开始爆发时有些许的焦虑,进入工作状态后,就是投入工作,在工作中遇到了无数的感动,现在对战胜疫情充满了信心。”刁旭说他一直忘不了一位志愿者说的一句话:“我是美国911事件的亲历者,那时人们都很恐惧,很多人想做什么,但是不知道去哪儿做、能做什么。这次中国防控疫情的措施非常好,各种信息都很透明,这样也为我们这些普通人提供了机会,让我们能够在这样特殊的时间里去帮助别人。”
社工与外籍志愿者疫情期间开展线上义务服务活动。
志愿者Dr. Gatti是名心理健康咨询师,2月14日下午,他在线上举办了两场针对外籍人士的心理疏导活动,一场针对那些因疫情的不确定性而内心焦虑的人,一场针对返工后担忧工作和生活会受影响的人。“活动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吸引了40余人参与,Dr. Gatti鼓励参与者把自己遇到的实际担忧说出来,大大缓解了参与者的紧张情绪。”刁旭说,“还有英国志愿者Carol录制了疫情防控的音频,目前已经在招商街道的沿山社区、水湾社区使用。”
除了线上的互动,还有一些外国志愿者参与到社区防疫工作中,在外籍居民聚集的小区门口值守测体温,协助外籍居民进行申报工作,发放防疫宣传资料,上门为外籍家庭送物资等。深圳韩国商工会还组织辖区的韩国居民捐款,在半个月时间里,有近百位在深的韩国人献出了爱心,所募的10余万善款捐给了武汉红十字会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国际志愿者为社区服务,帮助测量居民体温。
杨燕说疫情发生以来,每天她都会看到朋友圈里的外国人发出的各种给中国疫情鼓劲加油的视频和暖心的话;有一天俄罗斯志愿者JULIA给社工们送来了巧克力和一包口罩。最令她感动的是哥伦比亚的Karla一家自拍的歌唱视频《we are the world》。她说Karla在视频里说:“我的三个孩子都出生在中国,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刻都留在这个美丽的国度。尽管外面的世界在借机歧视长着中国脸的人,但他们不知道如今的中国已经有了不同长相的‘中国人’,我们为中国祈祷加油, 我们是中国人 !”
每个人需要站好自己的岗
2月28日采访杨燕时,她说她是团队里唯一的70后,“我是在2017年6月蛇口境外人员管理服务中心成立时进入涉外社工行业的,以前的工作也经常跟外国人打交道,十多年的经验,让我能更好地从外国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疫情发生以来,除了忙着翻译疫情信息,在线答疑和社区走访外,社工们还会参与街道办通知的其他机动工作。2月1日,杨燕和同伴配合街区建设部执行歌诗达邮轮乘客集中医学观察工作,在维也纳酒店爱榕店值守,为在此隔离的湖北籍旅客提供送餐、楼层卫生状况巡查、数据统计、诉求回应等服务。
问起这么多天来的工作感受,杨燕说:“对个人而言,疫情期间在一线工作难免会有一些风险,我最初投入这项工作时也不可能完全没有恐惧和疑虑,但作为涉外社工,作为沟通中国政府与外籍居民的连心桥,我们责无旁贷。而我们南风社工团队成员大多数是90后,他们平时活泼可爱,遇到突发情况又能冲锋在前,很有担当精神。”
外籍居民的微信反馈。
今年29岁,做涉外工作近2年的刁旭觉得在这个特殊时段,每个人需要站好自己的岗,做好自己的工作,“涉外无小事,我们作为涉外社工,每做的一点好事,帮助的每一个人,从某种程度上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在外国人看来,如果我们涉外社工是勇敢的、自信的、甘于奉献的、乐于助人的,那么中国就一定是这样。”
编辑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