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日历,即将翻过最后一页。总有那一个个难以忘怀的瞬间,会停留在深圳人心中,成为我们对2021的具象化记忆。
我们会记住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前夜升起在深圳夜空的巨大党徽。2021,意义非凡。“两个一百年”在此交汇。中华民族开启了新的征程,深圳重任在肩。
我们会记住孟晚舟回到祖国怀抱的那个夜晚,宝安机场欢迎人群中那飘扬的五星红旗。是的,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我们会记住迎战两波局部疫情时,深圳人的守望相助、互为支撑。越是危难时刻,你越能感受到这座城的温度。
我们会记住被拐14年的孙卓与父母重聚时一家人的喜极而泣。那一刻,深圳人的心都融化了。
一个个瞬间,见证了2021的豪迈与激情、感动与温暖;它们印刻在脑海之中,就是今后记忆中2021年的深圳故事。
一腔豪情,在胸中激荡
6月30日晚上,深圳光影秀《光辉杰作》上演。耀眼的光柱点亮夜空,中国共产党党徽呈现在深圳夜空之上。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到来之际,深圳人的由衷表达。
6月30日晚,深圳,建党百年主题光影秀《光辉杰作》震撼上演。 数条耀眼光柱点亮深圳夜空,巨大的党徽呈现在天穹之上。
世界变局,百年未有。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并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使命。这座城市愈发聚焦在中国和世界的聚光灯下。
聚光灯下的深圳,是世界凝视中国的焦点。
2018年12月1日,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孟晚舟在加拿大被非法拘押后,滞留温哥华1028天。一个深圳人的安危,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也成为大国博弈的晴雨表。
在党和人民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孟晚舟终于结束了被加拿大方面近3年的非法拘押。一个深圳人重获自由,这是中国的一次重大国家行动,这是中国人民的一次重大胜利。
9月25日晚上,当孟晚舟走下飞机,踏上深圳土地,回到祖国怀抱的那一刻,全中国、全世界的目光在深圳聚焦。“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孟晚舟深情的话语,让多少中国人闻之热泪盈眶,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政府保护自己公民的决心与魄力。
聚光灯下的深圳,是中国新征程的“冲锋舟”。
深圳前海,生机勃勃。金秋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前海“扩容”,深圳改革发展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12月25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总部正式从北京迁至深圳。这是落户深圳的第三家央企总部,同时也使得云集深圳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又添新生力量。
深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重镇,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最齐全的地区之一。中电集团这个行业龙头的进驻,必将为深圳创新驱动发展增添新的强劲动力。
驶过2021,“冲锋舟”一路向前。
一缕阳光,在内心流淌
2021年,深圳人孟晚舟以自己的经历证明了,每一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十指相连。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9月25日晚,孟晚舟在结束被加拿大方面近3年的非法拘押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顺利回到祖国。她在机场发表感言说,祖国是最坚强的后盾。
2021年,另一位深圳人汤慕涵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奋斗为国家增光添彩。
7月29日,在东京奥运会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上,中国队勇夺冠军。深圳运动员汤慕涵作为第二棒选手,为中国队夺冠立下汗马功劳,也为深圳夺得东京奥运会首枚金牌。
7月29日,汤慕涵作为深圳本土培养的健儿参加了东京奥运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她与队友以破世界纪录的成绩拼得冠军。这是中国游泳队首次赢得该项目的奥运冠军,也是广东省第一枚游泳奥运金牌,更是本届奥运会上的深圳首金。
汤慕涵,这个来自东北吉林的小姑娘,7岁学习游泳,11岁来到深圳,18岁代表中国获得奥运金牌。汤慕涵用自己的拼搏诠释了何谓“来了就是深圳人”,也演绎了深圳人用奋斗创造的人生奇迹。
2021年,更多的深圳人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行为,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阳光、更加温暖。
这里面,有3月5日在龙岗区宝荷路斑马线上,边过马路边向礼让行人的车主杨先生鞠躬致谢的小学生黄慧玥、黄钰煊姐妹。
3月5日,深圳市龙岗区爱南路转宝荷路路口,车主杨先生在斑马线前主动停车礼让,身着校服的小女孩跑过马路不忘停下来朝车主方向鞠躬致谢,网友称“被这两个可爱又有礼貌的小女孩暖到了”!
礼让行人,在深圳不是冰冷的规则,而是已然内化为行人与车主的默契。就像黄家小姐妹和杨先生之间的互动,成为“深圳温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这里面,有6月20日晚上香蜜公园有人因心脏病突发倒地时,迅速取来AED除颤器进行抢救,让病人转危为安的易无庸医生、曾志恒警官。
6月20日晚,深圳市福田区香蜜公园,一男子突然休克倒地,下班交警和市民接力做心肺复苏急救,AED、交警铁骑和120人员随后到场,众人接力抢救40分钟后,倒地男子终于有了呼吸。更暖心的是,急救过程中,旁边人群主动围成一圈替患者遮挡隐私。事后有专家称,整个急救过程“接近完美”。
深圳在公共场合配置AED除颤器5500多台,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每年数以万计市民参加急救培训。还有什么比对市民生命的珍视与保护,更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
这里面,有6月28日的大雨中,在中考考场外为维持秩序的交警撑伞的中学生林嘉柔。被称为“最美背影”的撑伞女孩让无数深圳网友感觉“暖”到了心灵。
6月28日早上,深圳2021年中考龙华中学考点,候考考生林嘉柔见疏导交通的交警张超无伞无头盔淋着雨,默默地走到他背后为其撑伞挡雨。这一幕被拍照记录下来,网友感言:这是今天早上最美的背影!
当一个人沐浴阳光时,他(她)会回报世界以阳光。当一个人被世界温柔相待时,他(她)会以同样的温柔对待世界。人与人之间的阳光与温暖,就这样堆积与传递。这样的一幕幕,是2021年的深圳留给我们的美好回忆。
一股力量,在相互支撑
时至2021年底,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战斗,仍然未有穷期。
在病毒面前,人类也许是脆弱的。但是人们仍然相信病毒终将被战胜。因为人与人之间,总有一股力量,在相互支撑。
为动员大家打疫苗,各社区“拼”了。3月29日,深圳市盐田区东和社区桥东社康的一条标语“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走红,被网友赞为“自带配乐”“最洗脑的打疫苗标语”!
2021年的夏天对深圳人来说是有些煎熬的。“5·21”“6·14”两起局部疫情接踵而至。深圳轮番接受新冠病毒阿尔法、德尔塔变异毒株的考验。这个夏天留给深圳人的,有在高温和暴雨中反复排队进行的核酸检测,还有面对病毒来袭的不安与焦虑。
防疫,深圳是硬核的。3天之内,深圳实施2052万人份核酸检测,完成全市防疫大“体检”,并迅速扑灭疫情。7月13日,当以日复一日三点一线的流调记录“刷爆”全网的病例刘阿姨终于治愈出院时,深圳“5·21”“6·14”局部疫情的病例全部清零。
但是,深圳人关于这个夏天的回忆绝不仅止于此。
这回忆中,有西坑社区那条“人龙”。5月30日至6月3日,深大总医院采样队鏖战5昼夜,完成西坑社区44274人次核酸采样。当地居民自发送别。一眼望去,送行队伍竟看不到头。防疫工作者和当地居民的微笑与泪水,交汇在挥手送别的刹那之间。
6月3日,深大总医院核酸采样队完成任务,离开龙岗区园山街道西坑社区的采样点。路边居民送行的队伍长得看不到头,让大巴车上的医护人员意外又感动。护士长陈华说,“我当时就哭得不行了。”该院34人自5月30日支援龙岗,截至6月3日中午,共完成44274人次的核酸采样。
这回忆中,有龙平社区核酸检测点的那顶“移动帐篷”。6月21日突降暴雨时,社区工作人员撑起一顶移动的帐篷充当“大雨伞”,往返多次,将正在排队候检的居民接进检测点顶棚之下躲避风雨。
6月21日晚,深圳各地核酸采样现场突遭暴雨,龙华区大浪街道龙平社区工作人员用一顶“移动帐篷”将没带雨具的居民分批接到场内。200米的移动距离,工作人员持续往返20多趟,可谓“风雨同舟,齐心抗疫”。
……
有人勇敢逆行,有人遮风挡雨,有人心怀感恩。这就是2021年在疫情面前,深圳人的姿态、深圳人的群像。
一种感动,在湿润眼眶
2021年岁末,有一个深圳人终于回家了。
他就是被拐14年的深圳少年孙卓。2007年10月9日,深圳白石洲,4岁的孙卓在父亲孙海洋开的包子铺门前被拐。孙海洋变卖房产,走遍全国寻找儿子。他的遭遇被改编成电影《亲爱的》,引得无数观众悲从中来、泪染青衫。
12月6日,电影《亲爱的》原型人物孙海洋与儿子孙卓在深圳相认,一家相拥而泣,14年骨肉分离,今日终得团圆。
幸运的是,孙海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14年,5000多个昼夜,深圳没有放弃,警方没有放弃。
在公安部门今年的打拐“团圆”行动中,孙卓被拐案终于破获。12月6日,当孙海洋夫妇和失散14年的儿子孙卓拥抱在一起痛哭失声时,多少深圳人一同洒下了感动之泪!
一个失散孩子的归来,一个破损家庭的重圆。对深圳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加令人感动的场面吗?
深圳人,从五湖四海而来,离开自己熟悉的老家,来到这块“新大陆”打拼。亲人、亲情,始终是深圳人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最深情的牵绊,深圳人尤其懂得家的宝贵。没有什么比一个家庭的破碎更让他们心痛,也没有什么比一个家庭的团圆更让他们欣慰。
又一个新春佳节快要到了。深圳人那颗想家的心,已经快要飞回故乡。无论这个春节是否能回家,孙卓一家人团聚的那一刻,将久久定格在深圳人脑海中,成为关于2021的感动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