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坚守,他们从未停下排查的步伐

读特记者 张丹珣/文 曾广霖/视频 李威/摄影
2020-03-02 10:08
摘要

落实“三位一体”工作,龙华区中心医院守好社区防控线。

夜半三点,殷道根医生的手机突然响起。和往常一样,他赶紧接起电话、拿上外衣便出了社康中心的大门。

这样的情况,殷道根在疫情期间遇到过好几次。作为龙华区观澜街道库坑社康中心的一名医生,疫情工作开展以来他基本住在社康,方便和社区民警、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一起,组成“三位一体”小组形式随时上门查看居民情况。“社区某处检疫点发现发烧人员,企业园区发现返深人员体温升高,居家隔离人员报告身体不舒服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基层医务人员上门核实情况。”殷道根说。

与此同时,龙华区中心医院其他社康医生们也没有停下。在各个社区中,只要有疫区返深人员到达,或者出现发热患者,“三位一体”小组即刻上门,入户检查。繁星闪烁的夜晚,为了万家安宁,他们忙碌的身影,还在街头巷尾穿梭不停。

▲龙华区中心医院社康医生与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组成“三位一体”小组,检查居家隔离人员身体情况。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一线,自深圳市启动“三位一体”防控工作部署以来,龙华区中心医院下辖的24个社康中心积极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与社区工作站、社区民警一起组成“三位一体”社区基层防控工作小组,以社会基层治理网格为单位,全面细致排查疫区来深人员。

一方面,每天他们要对新增的疫区返深人员开展第一次入户随访,告知居家隔离14天,全面监测掌握健康状况和动态;另一方面,他们会针对性选取疫区返深人员入户核实健康状况,了解对方是否出现相关症状,对发现异常的人员,立即转运至医院发热门诊,与龙华区中心医院本部形成无缝对接。

▲“三位一体”小组将发热病人转运到医院。

由社康医生、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组成的“三位一体”社区基层防控工作小组,在防疫这张大网中犹如末端的小网格,靠着谨慎而细致的排查工作,结实地撑起了整张防疫网络。

他们24小时在线:“三位一体”足迹踏遍社区每一个角落

“您好,请配合测一下体温。”“您是从哪里过来的?您有接触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吗?”这是龙华区中心医院社康中心工作人员每天上门入户摸底排查时必说的话。为了做到应查尽查,龙华区中心医院24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实行三班倒的轮班方式,24小时在线,时刻准备着隔离衣、手套,带着齐全的装备去做排查工作。对于社康人来说,夜间并非一天工作的结束。为了一群人,守护一座城,每一个社康人都有当“夜行人”的体验,经常默默地夜间出行完成工作任务。

“三位一体”工作小组中,社康医生主要负责入户排查,检查、询问、并识别居家隔离人员的异常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安排转诊。这一过程中,难免出现对疫情认识不足或不配合的群众,此时,“三位一体”小组会共同到场,发挥各自优势、解决问题。“除了已知晓的居家隔离人员名单,只要社区工作站或者其他防疫点有排查需求,我们会第一时间到位。”殷道根说。

▲龙华区中心医院社康医生和工作站、社区民警上门排查居民身体情况。

读特记者了解到,为了做到应查尽查,龙华区中心医院24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实行三班倒的轮班方式,社康医生24小时在线,时刻准备着隔离衣、手套和齐全的装备去做排查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夜间并非一天工作的结束:为了一群人,守护一座城,每一个社康人都有当“夜行人”的体验。

“社区工作是疫情防控的前线,容不得半点马虎。”自疫情发生以来,“三位一体”工作小组争分夺秒地开展摸底排查工作,不错过一人,不漏查一户,足迹遍及社区每一个角落。疫情发生以来,其他社康中心也基本如此,已成为社康中心的工作常态。

他们距离危险1米,却写下这样的防疫笔记:疫情当前,我也应挺身而出

春节本是团圆时刻,但这个春节,龙华区中心医院社康中心却有许多医生选择坚守在疫情前线,何崇辉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大三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接到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后,他立即取消了回乡计划,第一时间组织社康中心的留守人员商讨防疫工作,开展“三位一体”疫情排查。遇到疑似病例迅速到达现场解决;遇到不配合的病患耐心开导安抚;社区有任何动向第一时间安排处理……何崇辉医生就这样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线。

“早排查、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福城区域社康中心联合党支部书记、福城区域社康中心主任林伟东带领团队冲锋一线,为社区居民健康“兜底”。“这个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党员不上谁上?主任不带头谁冲锋?” 林伟东说。

而在殷道根的排查经历中,曾出现家庭聚集性病例拒绝转运的情况。“当时社康护士很警觉,发现两位不同天就诊的发热患者是同一家人,而且他们是从疫区回来的。根据症状、流行病学史,我们决定立即将他们转诊发热门诊。”然而患者自觉症状较轻,并不配合转诊工作。殷道根想起了“三位一体”小组,立即启动了小组上门入户工作。经过“三位一体”成员们20多分钟的劝说,相关人员都转运至龙华区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后经核酸检测,该家庭4人有3人确诊。

“劝导过程中,我们尽量保持与他们1米以上的距离,”殷道根说,事后他回想起来才开始担忧,“他们拒绝120转运,认为小题大做,在家自行隔离即可,并且情绪有点激动,我们之间的距离时近时远。”即便如此,殷道根还是写下这样的防疫笔记:“疫情当前,我也应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方式书写基层医务人员防控疫情的点点滴滴。”

他们有最坚实的保障:前线后方合力奋战

疫情期间,龙华区中心医院院长吴义龙、副院长张建强带头冲在前面,严格按照上级及医院的相关部署要求,蹲点扎根医院和社区,指导他们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预检分诊台人与人必须保持一米以上距离,你这个达标了吗?”“假如我现在就是疫区返深人员,我来这里了,应该怎么应对?” 在社康中心培训时,医院领导小组仔细检查着每一项工作。从预检分诊点体温计用后消毒,到工作人员如何进行一级防护;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主任防疫数据抽查,到收费员防护提醒;从协调解决人力不足,到工作资料收集存档;从人员制度规范培训,到后勤物资保障问题……他们事无巨细,全部过问。

▲医生们护目镜上的水雾。

目前,龙华区中心医院与各社康中心、隔离观察点、交通防疫点已形成了无缝对接,严密有效的运行机制,各社康中心及防控点在监测社区居民、密切接触者、入深人员的身体状况过程中,一旦发现有异常的人员,立即转运至医院发热门诊进行就诊。

若是有疫区接触史的发热病人,直接引导到专门设置的诊室就诊,经门诊医生评估具有隔离观察指征的,则需到隔离观察病区进行暂时隔离观察,并取样进行核酸检测,必要时由院内专家会诊。若两次病原学检测为阴性,经呼吸科、感染科专家评估,达到解除隔离条件者可以解除隔离,按门诊常规处理。若核酸检测阳性则需转诊到深圳市定点收治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解除隔离的患者,医院则下转到各社康居家医学观察。

吴义龙表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疫情防控工作面前,守土有责,必须不折不扣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把社区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把社区群众当成家人,切实守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防线。

(晶报供稿)

编辑 曹阳

(作者:读特记者 张丹珣/文 曾广霖/视频 李威/摄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