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牵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团队已经两年了,这个“三名工程”进展成效如何?记者从12月3日召开的“三名工程”总结会上了解到,北医专家每月来深坐诊已成常态,一批新技术相继开展,深圳的心血管医疗水平快速提升。
据介绍,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在“三名工程”的帮助下,心内科临床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亚专科建设和发展、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该科率先在华南地区开展了室壁瘤患者的左心室降落伞术,让许多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室壁瘤患者得到了治疗机会;成功完成了深圳地区首例Pentaray指导下高密度标测射频消融,为复杂心律失常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法;完成了深圳首例三腔CRT-D起搏器植入术+房室结消融术,改善患者的预后并降低未来猝死风险。
此外,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封堵术、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介入手术、左心房高精密度标测、心血管康复特别是重症监护室的康复、重症心肌炎心源性休克病人的ECMO治疗、心脏磁共振成像等一指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全面提高了心内科的诊治水平。
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创立了深圳市第一家房颤及心律失常联合诊疗中心,同时建立深圳市第一家心律失常专科门诊,北医著名电生理专家丁燕生教授及吴林教授每月固定出诊,会诊各种疑难复杂心脏病和心律失常。
在“三名工程”团队的指导下,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顺利获得了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建立了区域协同心肌梗死救治网络系统,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D-to-B)打通堵塞血管的时间缩短到90分钟内,最快达到17分钟,为急性胸痛患者抢救赢得时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李建平和电生理室主任丁燕生告诉记者,下一步,还将开展在高血压患者筛选卒中高发人群、对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率失常进行射频消融等研究,减少猝死的发生率,帮助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进一步提升科研学术水平。
编辑 刘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