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委组织部透露,在今年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进行全员核查和规范的基础上,北京明年仍将继续实行核查全覆盖,对规范范围内领导干部全员核查,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巩固规范成果。本期“廉议汇”就此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然玉(四川成都 媒体人):类似的规定早已有之,只不过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尺度不一、监督不严等问题。此番北京决定明年仍将继续实行核查全覆盖,对规范范围内领导干部全员核查,表明规范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已经进入了常态化、较真化的阶段。诸如“干部信息与工商登记查核比对”等技术手段,将有效实现精准治理。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任何的经商行为都必会留下相关的信息痕迹。只要让工商系统与纪检监察系统充分对接,并辅之以专门的反馈与惩戒机制,就势必能够在前端预警风险、制裁不法。
江德斌(浙江台州 职员):目前,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的情况比较普遍,由于背靠领导干部这棵大树,离权力太近,很容易滋生以权谋私、官商勾结的腐败行为。而且,从各地反腐败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官员利用权力为亲属开绿灯、打通关节,也有亲属打着经商的旗号,实则是在暗度陈仓,替领导干部收受贿赂,以遮人耳目。可见,对于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必须全面核查、严格规范,该退的退出来,该限制的加强限制。
核查全覆盖、常态化,乃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也是清理整顿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的不规范行为,从而形成高压氛围,让领导干部不敢再随意逾越界限。同时,此举对经济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可以减轻权力经商造成的市场不公平,减少利益输送、官商勾结等不当获利,从而净化市场环境,让公平竞争成为主流。
杨朝清(湖北武汉 高校教师):在这样一个人情社会、关系型社会,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如果没有“紧箍咒”,不仅会形成不正当的市场竞争,也会让政商关系上演“变形记”。一些亲属“大树底下好乘凉”,利用领导干部的权力身份和关系网络谋取利益。更让人忧心的是,少数亲属成为领导干部权力失范的掮客,成为腐败的利益输送链条上的一环。“一人腐,全家腐”,最终害人害己。
规范领导干部亲属经商办企业,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规则意识与边界意识,既有助于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也有助于增强市场活力。亲属经商办企业不得与干部管辖地区或业务相关联,说到底就是为了防范“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权力自肥,净化政商关系。
读特清言
刹停“一家两制”式腐败
如何处理政商关系是一个大难题,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暴露出的“一家两制”情况,群众反响相当强烈。何谓“一家两制”?就是指领导干部既有家庭成员在党政机关工作,又有家庭成员在非公有制经济部门、民营企业等不同领域从业的现象,换而言之也就是“官商一体”。
可以说,“一家两制”“官商一体”其腐败风险极高。这种形式的腐败往往披着“合法合规”的隐身衣,具有极大的隐蔽性,防不胜防。
如果不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进行全员核查和规范,那么滋生腐败的这个温床就会呈病毒式复制、叠加、蔓延,不仅侵害公共利益、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也将影响社会公平正义、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北京于今年5月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北京市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试行)》,现又提出继续全员核查,这是从严治党“动真格”的表现,也彰显紧抓“关键少数”的改革不可逆转。唯有如此,才能防止问题回潮和杜绝个别干部侥幸心理,形成持久的高压态势,让制度落地生根,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见习编辑 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