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低调的深圳 高效的防控

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2020-02-25 22:58
摘要

拐点依然未到,形势仍然严峻,不妨在“说”上更低调一点,在“做”上更务实一点。

举国战疫,不同地区各尽其能。一时之间,网上比较各地防控措施的文章比比皆是,病例筛查、患者救治、民生保障、社会动员、交通管控、人员流动管理、活禽市场管理等等各个方面都被网友拿出来比较一番。其中有的地方的做法被一些网友称赞为“硬核”。

近日,国内众多媒体集中关注深圳的疫情防控工作,其中的一个热点,是有媒体发现,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圳,在这次疫情防控战中却表现得相对低调。

如果说深圳的“低调”是体现在“说”上,那么,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深圳的“高调”体现在务实、高效的“做”上。

深圳拉响广东战疫第一声警报、在城市中首个公布病例个案详情、最早公布确诊病例居住小区和逗留小区(场所)、最早实行疫情期乘坐地铁实名制、20天建成千张床位的应急医院,跑出战疫“深圳速度”;

本地企业大量生产核酸检测试剂、智能机器人在医院大显身手、无人机消杀和无人机“喊话”走向全国、手机上的二维码成为小区通行证、在线问诊24小时“不打烊”,见证深圳战疫“科技范”十足。

在承受超千万人将返深的巨大压力下,深圳并未采取过激措施,在最大限度科学、严格防控疫情的前提下,依然实现了“城能进、家能进”。目前,深圳这座超大型移民城市正有序稳步推进复工复产,新增确诊病例连续多日保持极低位,治愈出院患者比例持续走高。

借一句广告语,疫情防控“不看广告看疗效”。 “硬核”的做法好不好,关键看是不是符合当地实际,是不是真正起到控制疫情、提高患者救治率等正效果,还要看有没有产生破坏法治、影响基本民生等反效果,而不是简单对比哪座城市更“硬核”。

当然,各地的许多依法而行、“疗效”明显的“硬核”防控措施既有借鉴意义,又能鼓舞人心,配得上网友点赞,也值得向外界“广告”。

但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24日所言,目前来说最重要的一条建议就是切勿沾沾自喜,未获全胜,不轻言胜利。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何时取得防控全胜,疫情会不会出现“倒春寒”,还是要靠符合当地实际的防控措施和防控实效说话。

拐点依然未到,形势仍然严峻,不妨在“说”上更低调一点,在“做”上更务实一点。

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评论员 邓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