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工地不戴口罩,同事全跟你绝交”,这个直白而诙谐的宣传标语,醒目地挂在位于光明的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项目现场。25日,记者走进该工地,了解到该项目在抗疫期间关于复工复产的“三区两控”等有效措施。
由于疫情期间正值工人返深高峰期,因此,做好工人抵深后的隔离观察,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项目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一关。据该项目主任王鑫介绍,项目部把工地宿舍分为红、橙、绿三区进行管理,红区为临时应急处置隔离区,橙区为返岗工人观察区,绿区为留深人员和结束观察人员居住区,同时项目采用网格化方式来对员工进行管理,通过划小管控单元、减少相互交叉,并严格按照返场批次区分,做到单元规模和活动轨迹“双控”。
“一是控单元规模,将劳务工人按照工作班组、宿舍楼栋等为基本单元,以20人左右的可控规模形成班组单元,落实专人管理,层层明确管理责任;二是控活动轨迹,严格掌握班组单元的活动轨迹,包括住宿栋号、区域、就餐时段及地点,尽量交错工序安排,做到易切断、可溯源。”王鑫说。
记者发现,在人员同样密集的施工现场,也按风险等级程度进行“三区两控”网格化管理,该项目把地下室、管廊、封闭建筑、坑口井洞等封闭空间和狭小空间列为了风险较高的防疫红区,将半封闭主体结构、大空间结构、深基坑等半封闭空间区域列为风险居中的防疫橙区,而全室外露天作业等通风良好的区域,则被列为了风险较低的防疫绿区。
“其中红区作为风险较高的区域,项目部严控作业人数,分班组分区域分散施工,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口罩,进出洗手。地面每天消毒,加强通风,并设置了专职安全员管理。”王鑫介绍。
记者了解到,目前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负责建设的深圳中学泥岗校区、深圳技术大学建设项目、皇岗口岸重建工程等46个涉及医疗、教育的民生工程已经有序复工。市工务署工程督导处处长郭晨光表示,该署针对疫情进行了有效预判,各个工程的建设目标也并未因疫情而发生变化。“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将各项目的劳动力、物资保障等问题进一步协调,全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
编辑 许舜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