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价什么价?年终促销季价监局要过问了!

记者 何泳
2016-11-24 03:01
摘要

时下,各大电商品牌线上线下促销如火如荼,这些所谓的原价、促销价、特惠价、优惠价、究竟是怎样标识出来的?它们有没有违反价格法相关规定,有没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呢?

ad6f27a9da36b014ef3a69b9c5bf037f

时下,各大电商品牌线上线下促销如火如荼,这些所谓的原价、促销价、特惠价、优惠价、究竟是怎样标识出来的?它们有没有违反价格法相关规定,有没有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呢?23日,记者从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了解到,随着年终促销集中购物旺季的到来,深圳市价格监督检查局规范零售价格行为执法行动在持续推进,对价格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近日,李先生在一商家手机APP页面相中了 一款商品,由于一直有留意该款产品,看到价格优惠,很适合入手,就决定下单。可点击进去却发现价格不太对劲,于是投诉。接到投诉后,价监局执法人员赶到商家实体店面进行现场检查。

到达现场后,价监局执法人员对卖场几款电器产品进行抽查,发现在价格标识上存在一些问题。价监局执法人员在抽检一款电饭煲时发现,该电饭煲的价格牌上标识原价为1299元,同时价格牌旁边贴了张便笺,上面赫然写着“新品上市 999元”,也就是说目前这款电饭煲是以原价优惠300元后的999元的促销价在销售。但是这款电饭煲是否有以1299元的价格交易过还有待核实。

另外,执法人员发现商家的促销活动会有很多种表述方式,如“促销价”、“优惠价”、“特惠价”等,消费者对于这些表述很难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这些被抽检的产品究竟有没有违规? 执法人员表示需要对商家一周前的销售单据核实后才能确定。执法人员给商家开具了检查通知书,要求限期提供以进行确定。一旦核实商家标识的价格和电脑销售价格不符,可认定商家涉嫌价格欺诈,可以予以立案查处。

执法人员分析,消费者有一种心理,那就是对于线上产品,希望有折扣了再买,所以如果线上商品的价格没有被划线原价,商品就不会被点击;商家只有划线,才有人点击。有时候商家并不是真的卖过被划线的价格,就是为了吸引眼球,但这种行为实际上已经属于虚构原价了。

执法人员提醒:眼下年终促销又要来了,广大商家在价格标识上应注意做到明码标价,避免出现价格欺诈行为。如果超高的原价从来没有交易过,或者说干脆就是虚构的,那就有可能触碰价格法的雷区,构成价格欺诈,就要接受行政处罚。

“原价”如何定义?

原价:指经营者在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果前七日没有交易,以本次促销活动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

经营者对未销售过的商品开展促销活动,不得使用“原价”、“原售价”、“成交价”等类似概念,误导消费者认为该商品在本经营场所已有成交记录,否则构成价格欺诈。

编辑 白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