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观察日记⑨ | 若不是疫病,何曾想过生命如此脆弱?

龙蕾
2020-02-23 21:50
摘要

希望从今天,每个人,都能平安回家,希望我们都不必再等待。

“现在不少一线防控同事下班后都有点不敢回家,怕传染到家人,写一篇关于家人的观察日记吧。”有同事看到我的观察日记后对我说。

“好的。”

今天就写家。

家是什么?

小时候,家是我们唯一不必追寻就已怀有的幸福,是你无论何时回首都在的那处灯火。长大后,你或者天天联系,也或者久久才回望,或者激烈争吵,也或者平平淡淡相濡以沫,这些至亲至疏、可浓可淡的,也是家。也可能在某一天蓦然回首却突然惊觉,当我们生命里别事物增加、丰满的时候,它却在流转的时光里慢慢衰弱、凋零。

在这次疫情里,从前给人最大幸福和快乐的家,也成为了我们最大的担忧所在。

在凌晨3点的武汉市武昌和平大道上,武昌医院一名主治医生汪晓婷在前面走,她丈夫开着车跟在身后,因身在一线,她担心传染家人,就住在宾馆不敢回家,不敢与丈夫同车就走路上下班,丈夫放心不下,开车跟在她身后,用车灯护默默送她出行。

“做蛋糕的面粉过期了,我拿走了,食品都是有保质期的。一个人生活以后买小包装的,东西归类,免得自己不记得。家里有的买重了,用不了是一种浪费,别烦妈唠叨。日子要精打细算的过。”一名母亲给女儿写完纸条后就被送到医院隔离,随着病情加重抢救无效去逝了,从此天人永隔,留下女儿悲痛万分。

若不是疫病,我们何曾想过生命竟如此脆弱?又何曾想过我们会这样恐惧、忧虑?任是怎样的至亲至爱,都敌不过疫病无情。若不是因为这疫情感染,哪些被病毒夺去生命的人,今天还能跟我们一样跟家人一起吃饭、散步,一如往常。但他们走了,留下他们的家人痛不欲生。

截止20日,全国已有33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因公殉职。难以想象在和平年代,短短一个月的时间、33名非公安干警线的普通社区工作人员殉职,他们大多是过劳成疾。还有无数人白天在一线战斗,晚上不敢回家,他们家里有年迈父母,稚龄儿女。他们也有家。

最近常常在想,我们至亲至爱的是家,为什么仍有这么多人将家人放在身后,自己去直面生死?是什么给他们勇气和力量?或许也是家人。让他们放弃此刻团聚、赌上生命在外奔走的,不是人间片刻感动,是为了家人的平安,为了所有家庭的平安。

与此成对比的是这几天的一条热点新闻,很多人不做防护措施、聚集在酒楼商场,吃饭购物聊天。这么多天过去,大家都等不及了,但,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还没到能无所顾忌的时候。为了自己和家人,为了用生命守卫在一线的人,我们此时需要更多自律。

自律不是列一张规整的时刻表、什么时候做什么其实不那么重要,真正的自律是明确自己目标是什么,无论遇到何种困境、何种诱惑都朝着目标努力,不为旁枝末节所扰,坚定前行。现在大家所共同期望的就是疫情平息,回归正常状态,与此相比,居家的烦闷、消费的欲望只是旁枝末节,疫情蔓延仍需控制,这不是那一小群人的责任,而应是我们全社会的共识。

希望从今天,每个人,都能平安回家,希望我们都不必再等待。

编辑 周宏博

(作者:龙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